卷语
《大吴会典?职官志》卷六《兵部篇》附载:“成武朝中期,边警迭起,宣府卫、大同卫屡报瓦剌扰边,太保兼兵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谢渊总领军政,日核边军粮饷、调度京营布防、督造军器,案牍盈尺,昼夜不辍。
时镇刑司副提督石崇(从二品)、诏狱署提督徐靖(从二品)结旧党,谋逆政变,欲借渊专注军政之机,惑德佑帝萧桓复位,逼成武帝萧栎禅位。
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(从二品)察逆迹,密录其动向报渊,渊令‘明则勤政稳局,暗则布防待变’,史称‘谢渊忙政防逆之始’。”
此案之要,在“明忙暗防”
——谢渊以军政繁务为盾,掩监控逆党之实;逆党以“渊无暇他顾”
为饵,行谋逆之私,二者角力间,尽显成武中期“公纲护稷”
与“私谋乱政”
之深层博弈。
案牍堆山烛影渐阑珊,枢臣秉笔详筹军安策
粮饷急催边地烽烟紧,甲兵调度阵图展幅宽
暗探密呈奸佞行藏迹,明庭苦理政务百端难
非是臣心未察邪谋意,只缘社稷安危重若山
兵部衙署的晨雾尚未散尽,檐角铜铃被风拂得轻响,谢渊已坐于案前。
案上摊着三卷文书:最上为《宣府卫成武三年秋粮饷核销册》,朱印钤“户部核验”
,边角被翻得起毛;中为《大同卫军器损耗清单》,工部侍郎周瑞(正三品)昨日递呈,墨迹犹新;下为《京营前营兵卒缺额呈文》,京营副将秦云(字飞虎)所书,字里行间透着焦灼。
谢渊指尖按在《宣府粮饷册》“李默”
二字上,指腹摩挲着旁注“多领五百石”
的朱痕——此乃户部侍郎陈忠(正三品)昨日密报,李默(从三品宣府卫副总兵)以“边地霜灾”
为由请粮,却无地方知府的灾荒牒文,显是贪墨。
“大人,陈侍郎在外候着,言宣府粮饷案需您定夺。”
书吏轻步进来,将一盏六安瓜片置于案角,茶汤泛着浅绿,热气绕着谢渊的指尖,却未暖其心底的沉。
陈忠入内,手捧一卷账册,指节泛白:“大人,李默多领粮石已查实,藏于其宣府私宅粮仓,地方粮官收其三十两白银,匿而不报。
按《大吴律?户律》,贪墨边军粮饷满三百石者斩立决,文书已拟,只待您批‘交刑部审’。”
其声急切,却难掩犹豫——李默乃岳峰旧部,德胜门之战曾护粮车闯敌阵,斩之恐寒边将心。
谢渊接过账册,目光落在“斩立决”
三字上,眉头微蹙:“陈侍郎记否?成武元年德胜门之战,李默左肩中箭,仍负粮车突进,若彼时无他,京营恐难撑至援军。”
他顿了顿,指尖在“斩”
字旁轻叩,“再予三日,你遣亲信赴宣府,若能追回粮石,便判‘革职流放’;若追不回,再按律行事。”
陈忠躬身应“是”
,刚欲退,谢渊又道:“大同卫粮只够十日,你令户部粮库今日起运,晚一日,边军便多一分险。”
陈忠领命离去时,瞥见谢渊复执笔,在粮册空白处注“理刑院或有干涉”
——他已知石崇与李默有旧,恐借此事难,需早做防备。
巳时的日头透过窗纸,在案上《工部军器则例》上投下光斑。
谢渊手持《大同卫军器清单》,往工部衙署去——周瑞已拖半月,火器若不及时修缮,大同卫边军恐只能以钝刀迎敌。
工部军器库外,周瑞正陪吏员验鸟铳,见谢渊至,忙堆笑迎上:“大人怎亲自来?火器修缮已毕,明日便送大同卫。”
其额汗涔涔,非因日暖,乃因心虚——昨日玄夜卫密探报,周瑞受石崇所托,令吏员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