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语
《大吴会典?宗室志》卷五《德佑帝篇》附载:“成武中期,德佑帝萧桓居南宫,既决复辟之策,乃密启思政堂,召镇刑司副提督石崇(从二品,掌司内旧档、密探调度,石迁亲信)、诏狱署提督徐靖(从二品,掌诏狱囚卒、重大案关押,旧党核心)入内,商略举事条目。
时谢渊(正一品太保兼兵部尚书兼御史大夫)总领全国军政、九边防务,兼掌御史台监察百官,玄夜卫北司亦受其调度,桓深惮其威,故先诫二人曰:“谢渊权重势盛,京营、玄夜卫皆归其辖,举事若遇冲突,当避则避,勿轻启战端,务以言辞争其支持——彼若肯顺正统、安社稷,朕复位后仍令掌军政,不失其位。”
崇先献策:“陛下,臣掌镇刑司旧吏百余人,已联络京营前营旧卒三百二十七人——皆昔年随陛下亲征青漠堡之亲军,现隶京营副将秦云麾下。
臣许以‘复位后官升一级、免家眷三年徭役’,众卒皆愿效命。
举事当日,臣请令陈冀(前京营副将,从三品,桓旧部)持陛下亲赐京营旧符,潜入前营策动倒戈,控京营西翼防务,断谢渊调兵之径;另令旧吏守南宫各角门,防玄夜卫突袭,以固根本。”
靖继进策:“陛下,臣掌诏狱卒五百,皆死囚之有勇力者,许以‘举事成功免罪,授从九品校尉职’,已誓愿效死。
正阳门西侧有暗门,乃永熙帝(萧睿)时营造,专备宫禁急变,唯诏狱署掌钥者知其启闭。
臣请令狱卒于举事辰时一刻,潜启暗门,控宫门守军,迎陛下入宫;另臣已联络礼部侍郎林文(正三品,掌陵寝祭祀,旧党),令其以‘孟秋祭先帝陵寝’为名,奏请代宗(萧栎)调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(从二品,掌京师密探)率部赴陵寝护祭,引玄夜卫离京营防区,为举事扫障。”
二人议毕,桓颔从之,又定“令吏部侍郎张文(正三品,掌文官铨选,旧党)以‘核查京营官缺’为名,拖延谢渊调兵文书;令宣府卫副总兵李默(从三品,掌宣府防务)袭京营北翼,牵制主力”
之附策。
时秦飞已察石崇、徐靖潜入南宫之迹,先遣暗探三人伏思政堂外老槐上,暗携玄夜卫专用黄麻纸、松烟墨,录三人议事之语,凡“京营旧卒”
“正阳门暗门”
“祭陵调玄夜卫”
等语,皆详记无遗。
既而暗探驰归北司,呈录文于飞,飞阅毕即遣校尉赍录文赴兵部,禀谢渊。
渊览之,召飞入署谕曰:“萧桓、石、徐虽定策,未露实迹,今若捕之,宗室必议朕(代宗)苛待故君,恐激他变。
汝宜增派暗探,分盯石崇、徐靖、张文、林文、李默五人,录其往来踪迹、交接之人,待举事之日,凭实证按律治之,庶几无议。”
飞领命而退。
槐影深笼禁院幽,残灯摇影照谋筹。
旧旗飐处营垒控,暗窦开时戍卒流。
风递甲声频敛袖,灯藏计迹暂遮忧。
非关廊庙无清径,只被宫墙锁客愁。
南宫“思政堂”
的门已从内闩紧,殿内烛火添了三盏,铜台映得案上的京营旧符、《复立十策》抄本愈清晰。
萧桓坐在御案后,指尖反复摩挲旧符上的“前营”
二字,指腹的薄茧蹭过铜痕,像在平复心底的沉郁——他既盼石崇、徐靖带来周密之策,又怕二人急功近利,触怒谢渊,坏了复辟大局。
殿外传来魏奉先轻叩门环的声响:“陛下,石大人、徐大人到了。”
萧桓抬声道:“宣。”
门闩轻响,石崇、徐靖躬身入内。
石崇身着墨色官袍,腰间挂着镇刑司旧档的铜钥,袍角沾着暗沟的湿泥——显是从西角门暗沟潜入;徐靖则穿诏狱署的藏青袍,手里捧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