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79章 弃私念守公权凭律法定狂澜(5 / 6)

>

,转身退出去时,脚步比来时轻快了不少——他没看见,徐靖在他转身的瞬间,指尖从名册上抬起来,落在案角的芦管残片上,那是他白天掏空芦管时,不小心掰断的一小截。

徐靖独自留在后堂,把那截芦管残片捏在指尖,对着烛火看了看——管身上的细痕被火光映得清晰,像他这半年来走的每一步:拉拢李恪、联络卫安、说服寿宁侯,每一步都藏着“险”

,却也每一步都朝着“复位”

的目标走。

他起身走到窗前,推开一条缝,冷风裹着夜色涌进来,吹得他袍角晃了晃。

窗外是诏狱署的天井,空荡荡的,只有一盏气死风灯挂在廊下,光微弱得很——可他的目光却越过天井,朝着南宫的方向望过去。

他看不见南宫的“思政堂”

,看不见萧桓倚在旧椅上的模样,却能想象得出来:萧桓定是捏着那封密信,指尖泛白,像当年在御书房批奏折时那样,眼里藏不住对权的盼;定是焚信时,盯着纸灰在茶里化开,连呼吸都放得轻——他太了解萧桓了,了解他的不甘,了解他的隐忍,也了解他对“复位”

的执念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嘴角勾出一点极淡的笑,不是喜,是谋算落定的稳。

他知道,萧桓这一“等”

,就不会再乱——私党最怕的就是核心动摇,如今萧桓稳了,接下来只要等寿宁侯联络好宗室、王大人控住京营左营,“时机”

就真的到了。

他关了窗,转身走回案前,伸手拿起摊在案上的《大吴律》。

指尖划过“谋逆”

“私通宫闱”

的条目,墨痕在烛火下泛着冷光,他却嗤笑一声,把书卷了起来——这律法是给谢渊那样的“直臣”

定的,是给王直那样的“腐儒”

定的,是给张三那样的“小卒”

定的。

等萧桓复位,他是“拥立功”

,是新朝的“柱石”

,这律法上的每一个字,便再也管不到他头上。

烛火还在燃,映着他握着书卷的手,那只手稳得很,没有半分颤——仿佛他早已看见,自己站在新朝的朝堂上,接受萧桓的封赏,接受百官的朝拜,而谢渊、王直之流,早已成了他脚下的尘埃。

片尾

密信已悄然递至萧桓案前,宫闱深处,私党通联的暗线正顺着芦管的细痕、卫安的放行、魏奉先的脚步,悄悄在青石板缝里埋下:徐靖遣诏狱卒乔装成送柴杂役,借卫安“不查包”

的默契、魏奉先“藏袖传信”

的谨慎,将“耐心等待,时机将至”

八字私语,送进了南宫的旧殿。

萧桓捏着燃尽的纸灰,看着它在凉茶里化开,七年幽禁积下的沉郁,终于被这八字点燃了复辟的火苗——他指尖还留着素笺的糙感,像摸着七年未触的皇权温度。

诏狱署后堂的烛火亮至深夜,徐靖对着案上摊开的京营旧部名册,指尖划过“王大人”

“郑大人”

的名字,正筹划下一步与寿宁侯、赵王的串联;南宫“思政堂”

的烛火却只余一点微光,萧桓倚在旧椅上,望着窗外浸在夜色里的衰草,眼底藏着期待的亮,又被他强行压成隐忍的沉——他知道,徐靖的“时机”

藏在勋贵的银车、京营的兵符里,不能急。

西角门的卫安摩挲着腰间刀鞘,指腹蹭过刀鞘上的旧痕,暗念着徐靖许的“复位后升皇城司主事”

;柴房外的魏奉先攥紧袖角,袖管里还留着芦管的细尘,心里转着“若事败,家人必受牵连”

的忧惧——两人一守一门、一递一信,都成了私党通联链上不敢松的环。

<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