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65章 岂知边卒食霉米腹空难御北风厉(3 / 7)

的举动。

亲兵在一旁看着,大气不敢出,他从未见大人写书信如此锐利,字字像刀,要剖开对方的私心。

谢渊放下笔,揉了揉手腕,竹杆上的红砂硌着手心,让他保持清醒:他不能情绪化,要留有余地,要给张楷一个整改的机会。

停顿片刻,谢渊想起玄夜卫密报中“徐阶用官船转运私米”

的细节,却没有直接提及——他怕把张楷逼到绝境,反而激化矛盾。

他要给张楷留一条退路,于是接着写道:“大人若真心护地方,当即刻命苏州知府、松江知府核查士绅粮仓,重点查徐阶、王琼等士绅的私仓,追缴私换好米,补缴次米差额;当命漕官重新核验在途漕粮,凡掺次一成者,一律退回江南,费用由漕官与粮户承担;当奏请陛下,削涉案士绅的‘优免役’特权,以儆效尤。

如此,方能护漕运,护边军,护民心,护地方真稳。”

他写的不是“命令”

,是“建议”

,却字字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——这是给张楷的最后机会,若他仍执迷不悟,下一步便是奏请陛下,派玄夜卫与御史台联合督查,那时,张楷便不是“姑息”

,是“渎职”

谢渊的目光扫过案头的元兴朝米样,想起周忱当年的举措,又补了一句:“周忱任内,曾设‘漕粮核验簿’,每船米质需巡抚、漕官、粮户三方签字,大人可效仿,以绝掺假之弊。”

此时,衙署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,是沈毅来了——谢渊特意召他来,要让他亲自送信。

沈毅身着玄色劲装,腰间佩着短刀,刀鞘上缠着江南产的青布,怀里揣着米样囊——囊口缝着玄夜卫的暗纹,若遇盘查,捏碎囊角的蜡丸,便有分司暗哨接应。

“大人,唤末将何事?”

沈毅躬身行礼,声音沉稳。

谢渊将书信仔细折叠,放入信封,信封上写“江南巡抚张楷亲启”

,字迹庄重,无半分潦草。

他递过信封,又取过案头的次米样与密报副本:“你持此书赴江南,亲手交给张楷,若他看后仍推诿,便将次米样与密报副本给他,告诉他,这是玄夜卫与御史台的共同意思——三日内不启动核查,我便奏请陛下派督查组。”

他顿了顿,指尖按在信封上,补充道:“路上留意徐阶的人,他们可能会截信。

若遇危险,先保米样与密报,书信我已留副本,可再送。”

沈毅接过书信与米样,掌心触到信封的温度,那是谢渊握过的余温,带着坚定的力量:“大人放心,末将定将书信送到,若张楷推诿,末将定让他知利害——边军士卒还等着好米呢。”

沈毅转身离去时,脚步声坚定,像一道希望的光,照亮了衙署的寂静。

谢渊走到窗前,望着沈毅远去的方向,心中仍有隐忧——张楷与士绅的羁绊深,未必会因一封信改变,但他必须试,必须用这封信,打破官官相护的僵局,为江南漕运,为边军士卒,争一个公道。

他回到案前,将张楷的复函与自己的论书副本放在一起,提笔在副本末题字:“某秋,致张楷论漕运书,为护边军,为护国脉。”

墨汁干后,他将副本收入木盒,与之前的漕粮亏空案、江南密查案的卷宗放在一起——木盒是紫檀木做的,是岳峰的遗物,里面还放着岳峰的半截箭镞,这些,都是他守护漕运的印记,是他作为直臣的坚守。

未时初刻,秦飞送来消息:“大人,玄夜卫监视到张楷的幕僚周文已离京,乘的是漕运总督署的快马,似是回江南报信;徐阶也派人去了巡抚府,送了一匣‘苏州新茶’,实则里面藏着密信,分司暗探已记下信中内容,是‘劝张楷勿听谢渊之言,徐府会保其家眷’。”

谢渊点头:“意料之中,张楷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