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64章 严定米标堵邪径三方核验除奸弊热血护仓稊(5 / 7)

两,好米十万石;王显、李达各抄出银三万两,粮五千石;刘焕在诏狱中已供认贪腐,还供出户部三名主事参与掺假核验,皆已拿下。”

谢渊将消息呈给萧栎,萧栎笑道:“谢卿,若不是你遣沈毅微服查探,朕还被蒙在鼓里,边军士卒,也吃不上好米了。”

半月后,江南新漕粮到京,三方核验皆为“上白米”

,李默副总兵送来捷报:“边军士卒食上好米,士气大振,近日操练更勤,瓦剌探子见边军军容整肃,已撤回边境。”

谢渊看着捷报,想起沈毅带回的米样,想起元兴朝的漕粮规制,心中涌起一股暖流——漕粮掺假的弊政,终于被革除,边军能吃上好米,社稷的根基,也更稳了。

他召来沈毅,将一块“忠勤”

银牌递给他:“沈经历,此次密查,你立了大功,这银牌是陛下的赏赐,也是我对你的认可。

往后江南漕粮米质核验,仍需你多费心,绝不让掺假之事复萌。”

沈毅接过银牌,躬身道:“大人放心,末将定不负陛下与大人所托,守好漕粮米质的关,不让边军再受次米之苦。”

谢渊前往诏狱提审刘焕。

刘焕被铁链锁在石柱上,头散乱,见谢渊来,声音带着哀求:“谢大人,求您饶我一命!

我愿将家产悉数充公,只求免我一死!”

谢渊看着他,眼神冰冷:“刘尚书,你贪的不是银钱,是边军的命,是大吴的国脉。

若不是沈毅微服查探,边军士卒还要吃多久次米?你今日的下场,是你自己选的。”

刘焕低下头,再也说不出话,只有悔恨的泪水落在青砖上。

离开诏狱,谢渊走到团营忠勇祠,将沈毅带回的米样与密报,连同《漕粮米质核验制》的副本,一同供奉在祠内。

祠内的“定边剑”

泛着光,剑鞘上的“守土安民”

四字,仿佛在印证他的坚守——守漕粮,就是守边军;守边军,就是守江山;守江山,就是守苍生。

户部奏报:“江南漕粮米质核验推行半载,掺假之事再无生,到京漕米皆为上白米,边军与京师官俸米质无忧;徐绅、李达、王显被判终身监禁,刘焕被判流放三千里,户部涉案主事革职为民,永不录用。”

谢渊将奏报呈给萧栎,萧栎叹道:“谢卿,你查漕粮亏空,又查米质掺假,两次护得漕运安稳,这功,当载史册。”

谢渊躬身道:“陛下,这不是臣一人之功,是沈毅的微服查探,是玄夜卫与御史台的协力,是制度的完善。

漕运乃国脉,需代代守护,臣只是做了该做的事。”

萧栎点头:“卿说得是,传朕旨意,将《漕粮米质核验制》写入《大吴会典》,永世沿用,让后世官员皆以今日为戒,不可再犯官绅勾结、漕粮掺假之弊。”

江南巡抚送来奏报:“江南士绅因掺假案受惩,再不敢轻视漕粮米质,粮户皆以‘上白米’交漕;漕官因核验严格,再不敢收受贿赂,码头秩序井然。”

谢渊看着奏报,走到窗前,望着远处的漕运码头,能隐约听到漕船的号角声——那是好粮入仓的声音,是边军安心的声音,是苍生安稳的声音。

他抬手摸了摸肩甲上的箭痕,岳峰的声音仿佛又在耳边:“守江山,要守每一粒漕粮,要护每一位士卒,要安每一户百姓。”

他会记住这句话,也会继续守护下去,守护大吴的漕运,守护大吴的边军,守护大吴的每一寸土地,每一位苍生。

片尾

江南密查案尘埃落定:徐绅、李达、王显终身监禁于诏狱署北监,玄夜卫加派看守,不得与外界联络;刘焕流放三千里,家产悉数充公,用于江南漕运码头修缮;户部涉案三名主事革职为民,永不录用;江南士绅因掺假案,“优免役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