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61章 破晓当挥三尺剑扫清迷雾安宗佑(2 / 6)

秋》的“大义灭亲”

篇。

谢渊忽然想起秦飞昨夜的密报:“石崇供出,太上皇近侍已被旧党收买,正月十五欲借上元节灯市作乱,劫南宫、胁太子。”

而今日朝会后,他请奏加强灯市布防,却遭户部尚书刘焕以“国库空虚”

驳回——官官相护,连防务拨款也受阻,他这直臣,竟像困在孤岛上的人。

谢渊将疏文副本放在《春秋》旁,指尖按在“谢渊”

二字上,墨点的凉意透过纸页传来。

他想起德胜门之战的那个寒夜,岳峰倒在他面前,手里还攥着半块染血的《春秋》残页,说:“守江山,要守大义,哪怕孤身一人。”

那时,士卒同仇敌忾,边将同心抗敌,哪像如今,朝堂之上,多是明哲保身之辈?

“大人,玄夜卫北司送来密报,石崇在诏狱里仍与旧党递信,用的是镇刑司旧档的密语,张启主事还在破译。”

阁外传来亲兵的声音,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——连亲兵也知道他今日心绪不佳。

谢渊应了声“知道了”

,却没让亲兵进来,他怕见任何人的眼神,无论是同情,是畏惧,还是疏离。

指尖划过疏文上李嵩的签名,忽然想起昨日提审李嵩时的场景:李嵩躺在诏狱的草堆上,笑着说“谢渊,你以为你赢了?朝堂上没人信你,旧党余孽还在,太上皇早晚复位,你不过是个孤臣”

那时他还能反驳,可今日退朝后的冷遇,却让李嵩的话像针一样扎在心上——孤臣,他真的成了孤臣。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烛火“噼啪”

爆响,一滴烛泪落在疏文的“储君”

二字上,晕开一小片墨痕。

谢渊忽然抬手,将疏文副本捏成一团,指腹用力,纸页被捏出褶皱,像他此刻皱紧的眉头——他恨的不是李嵩、徐靖,是满朝的沉默,是官官相护下的麻木,是自己明明在护社稷,却要背负“附议易储”

的骂名。

风从窗缝灌进来,吹得《春秋》书页翻动,停在“大义灭亲”

篇。

谢渊松开捏着疏文的手,看着皱成团的纸,忽然笑了,笑声里带着自嘲:“大义灭亲?我连自己的名声都保不住,还谈什么大义?”

他拿起疏文,展开,指尖抚过那些签名,忽然想起杨武昨夜偷偷送来的信:“大人,臣被迫签名,实乃子在诏狱,臣知大人查旧党、护太子,臣愿为内应,万死不辞。”

还有秦飞,冒着被旧党报复的风险,日夜查案;岳谦,率团营士卒加强东宫布防,连除夕也守在宫门;李默,在宣府卫顶着严寒查旧党,士卒冻毙三人也未退缩——原来,他不是孤臣,只是那些真心相护的人,都在暗处,在边地,在他看不见的地方。

可朝堂上的冷遇仍像块石头压在心上。

他想起今日朝会,他请奏拨款加强灯市布防时,刘焕说“国库空虚,边军粮饷刚拨,灯市布防可暂缓”

,而张文立刻附和“刘尚书所言极是,谢大人恐是多虑了”

;连刑部尚书周铁,也只是低头不语——他们不是不知道旧党可能作乱,是怕得罪太上皇,怕牵连自己,是官官相护的惯性,让他们选择沉默。

谢渊拿起疏文副本,再次展开,这次,他的手指不再颤抖,而是用力,将疏文从中间撕开——“刺啦”

一声,纸页裂开一道缝,像他心中那道隐忍已久的伤口。

他继续撕,一下,又一下,疏文被撕成碎片,纸屑飘落在《春秋》上,落在“大义灭亲”

的朱字旁,像一片片破碎的心事。

纸屑还在飘,有的落在窗台上,有的粘在他的鳞甲上,有的落在《春秋》的“公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