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49章 一封家信沾沙血万句心声破议章(5 / 7)

p>

我们练强兵、造新弩,不是为了朝堂的虚名,是为了让更多像陈三这样的兄弟,能活着回家,能护住他们的亲人!”

“护家!

杀贼!”

士卒们齐声高呼,声浪震得祠内的烛火剧烈晃动,也震得谢渊心中的信念愈坚定——只要有这些士卒在,有这些心声在,再大的阻力,也挡不住强军的步伐。

谢渊前往工部铸器局。

作坊里炉火正旺,橘红色的火光映得整个作坊暖融融的,工匠们光着膀子,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,滴在滚烫的铜料上,出“滋啦”

的声响。

老工匠王师傅见谢渊来,放下手中的锤子,手上的老茧比铜料还硬:“大人,按您的要求,我们加了夜班,今日已造出五十把新弩,每把都试射过,能穿透三层铁甲,明日一早就能送往前线。”

谢渊走到铸弩炉前,伸手摸了摸刚铸好的弩臂——精铜材质泛着冷光,表面打磨得光滑,却能觉出内里的坚实。

“王师傅,辛苦你们了。”

他指着弩臂上的凹槽,“这个卡槽还要再打磨一下,确保弩弦卡得牢,士卒们在边地用,不能出半点差错。”

周瑞站在一旁,身着正三品工部侍郎的官袍,神色尴尬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。

早朝的事已传遍京师,他若再敢拖延,便是自寻死路。

“大人放心,”

周瑞躬身道,“下官已让工匠们每造一把新弩,都经过三次试射、两次打磨,确保万无一失。

另外,下官已派人去江南调运精铜,下月就能到,绝不会耽误新弩量产。”

谢渊没再多说,只拍了拍王师傅的肩膀:“王师傅,这些新弩,是边地士卒的命。

我知道铸弩辛苦,兵部已奏请陛下,给工匠们每月加二两月钱,让大家能安心造弩。”

王师傅闻言,眼睛一亮,连忙躬身:“谢大人!

多谢大人体恤!

我们定不负大人所托,造最好的新弩!”

谢渊返回兵部衙署。

案上已摆着团营扩训的章程,杨武正在整理新选士卒的名册,名册上记着士卒的籍贯、年龄、特长——有的擅长射箭,箭术能百步穿杨;有的擅长骑马,能在马背上开弓;有的擅长锻造,能修补简单的兵器。

“大人,新选的士卒多是贫苦农户的子弟,还有些是边军退役的老兵。”

杨武递过名册,“老兵们经验足,正好能带带新兵,三个月内定能形成战力。”

谢渊翻看名册,见其中一页写着“赵虎,十八岁,宣府卫人,父战死边地,愿承父志护边”

,眼眶微微热——这些孩子,都是为了守护家乡才来当兵,他绝不能让他们白白牺牲。

秦飞送来消息:“大人,英国公已按陛下旨意,削去一半俸禄,私兵减至百人;李嵩、刘焕也缴纳了罚银,五千两已存入兵部军器库;定国公府听闻消息,已停止私购铜料,遣散了逾制的私兵。”

谢渊点头:“这只是开始,日后还要盯着他们,不能让他们再兴风作浪。

另外,让玄夜卫多去边地走走,收集更多士卒的家书和战报,若有新的情况,即刻禀报。”

夕阳西下,余晖透过窗棂洒在案上的家书和名册上,泛着温暖的光。

谢渊走到窗前,望着团营的方向,那里隐约传来士卒们的操练声——“一二一!

杀!”

声浪裹着风,带着股蓬勃的朝气,像极了那些家书中的期盼。

他知道,强军之路还很长,还有很多阻力要破,还有很多军器要造,还有很多士卒要练,但只要有这些家书的支撑,有这些士卒的信任,有陛下的支持,他定能走下去,定能让大吴的军威,传遍四方。

申时初刻,谢渊召集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