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48章 铜尘积案迟运料牛筋暗换带脆声(2 / 7)

有理,新弩可造,工部、户部需全力配合。”

李嵩、王瑾脸色白,却不敢再反对。

可谢渊知道,这只是开始,真正的阻挠,在工部的作坊里。

果不其然,三日后他去工部,就见老工匠蹲在铜料堆旁叹气。

那堆铜料少得可怜,还掺着杂质,周瑞站在一旁,手里把玩着定国公送的玉扳指:“谢大人,户部只拨了这么点,还是掺了铅的,实在造不了弩臂。”

谢渊没说话,只让秦飞带工匠去定国公府——府门前那对新铸的铜狮,泛着精铜的光,和作坊里的劣质铜料形成刺目的对比。

定国公的亲兵想拦,秦飞亮出玄夜卫的令牌,当场查封了铜狮,“充作军器材料”

周瑞站在一旁,额头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,却一句话也不敢说。

铜料有了,弩弦又出了岔子。

杨武验收时现,工匠送来的弩弦用的是劣质牛筋,一拉就断。

查来查去,是周瑞偷偷换了料,把好牛筋卖给了马贩,还说“新弩哪用得着这么好的弦,凑合用就行”

谢渊气得抖,当场斩了那几个收了好处的工匠,对周瑞说:“新弩是边军的命,你敢偷换料,就是害边军的命,下次再犯,定斩不饶!”

周瑞吓得跪地求饶,才算安分了些。

那些日子,谢渊几乎住在工部。

他和老工匠一起画草图,把弩臂加长三寸,用精铜铸造,箭镞改成三棱形,这样穿透力更强;又亲自去牛场选牛筋,看着工匠一根根编织弩弦,每根都要拉到三百斤力才合格。

炉火映着他的脸,和工匠们的汗混在一起,作坊里的锤击声、锻造声,从晨雾未散响到暮色沉沉。

老工匠说:“大人,造了一辈子军器,从没见过这么上心的官,这新弩,定能成!”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把新弩造好那天,校场挤满了人。

萧栎坐在高台上,李嵩、定国公站在一旁,眼神里满是不屑。

谢渊接过新弩,入手沉甸甸的,精铜弩臂泛着冷光,三棱箭镞在阳光下闪着锋利的光。

他走到百步外,靶心处叠着三层铁甲——是按瓦剌铁甲仿制的,每层都有半寸厚。

“谢大人,百步太远,别白费力气了!”

定国公在一旁嘲讽。

谢渊没理他,深吸一口气,双手拉弩,弩弦“咔”

的一声绷紧,手臂上的青筋都鼓了起来。

他瞄准靶心,手指一松,箭像流星一样飞出去,“咻”

的一声穿透三层铁甲,钉在后面的木靶上。

木屑飞溅,有几片竟飘到了高台上,落在案头的《武经总要》上,在泛黄的书页上留下浅淡的痕迹。

“中了!

穿透三层甲!”

校场的欢呼声震天动地。

萧栎拍案叫好:“好!

谢卿,这新弩,要多造,快造!”

李嵩、定国公脸色惨白,再也说不出反对的话。

谢渊望着那支钉在靶上的箭,心里忽然松了口气——那些牺牲的斥候,那些盼着新武器的边军,总算有了盼头。

风里飘着新弩的金属味,混着《武经总要》的墨香。

谢渊知道,这一箭,不仅穿透了铁甲,更穿透了那些阻挠革新的私心,为大吴的军器革新,射开了一条路。

辰时初刻,兵部议事厅的窗纸刚被晨光染亮,案上摊着两卷文书:一卷是宣府卫副总兵李默送来的《边军战报》,墨迹还带着几分湿润,上面写着“瓦剌用安南神枪,射程百步,我军旧弩难及,三名斥候中枪阵亡”

;另一卷是《大吴军器册》,标注着“当前弩具射程六十步,仅穿一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