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中十分欣慰。
他将书信呈给萧栎,萧栎笑道:“谢卿,若不是你力排众议,修订条例,边军不知还要受多少苦。
你真是大吴的柱石啊!”
谢渊躬身道:“陛下过奖,这是臣的本分。
只是条例虽好,仍需长期监督执行,不可有丝毫松懈。”
“你说得对。”
萧栎点头,“朕命你兼任‘粮饷督查使’,全权负责条例的监督执行,若有违反者,可先斩后奏。”
谢渊连忙推辞:“陛下,臣已掌兵部与御史台,若再兼任督查使,权柄过重,恐遭非议。
恳请陛下另选贤能。”
萧栎沉吟片刻:“既如此,朕命秦飞兼任督查使,受你节制,这样既避免你权柄过重,又能保证监督力度。”
谢渊躬身道:“陛下圣明。”
此后,谢渊与秦飞密切配合,定期巡查各地粮饷拨付情况,严厉惩处违反条例的官员。
半年内,共查处克扣、挪用军饷的官员二十余人,其中不乏三品以上的地方大员。
朝野上下震动,再也无人敢轻视《粮饷拨付条例》。
一日,谢渊在巡查途中,遇到一群流民,为的老者跪地哭诉:“大人,我们是从山西来的,家乡遭了旱灾,官府不仅不赈灾,还克扣朝廷拨付的赈灾银,我们实在活不下去了!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谢渊心中一沉,立刻命人前往山西核查。
经查,山西巡抚与布政使勾结,克扣赈灾银五万两,中饱私囊。
谢渊将证据呈给萧栎,萧栎下旨将二人革职下狱,抄没家产,追回的赈灾银全部用于安抚流民。
此事过后,谢渊意识到,不仅军饷需要监督,赈灾银、河工银等专项款项也存在克扣风险。
他再次向萧栎奏请,将《粮饷拨付条例》的监督范围扩大到所有专项款项,萧栎准奏。
随着监督范围的扩大,朝堂的吏治愈清明。
萧栎对谢渊更加信任,许多重大事务都交由他处理。
谢渊却始终保持谦逊,遇事必与群臣商议,从不独断专行。
一日,萧栎召谢渊入宫,商议“是否与瓦剌开通互市”
之事。
萧栎道:“瓦剌遣使称,愿以马匹、皮毛换取我朝的丝绸、茶叶,开通互市对双方都有利。
但朕担心,瓦剌会借互市刺探我朝军情。”
谢渊道:“陛下担忧有理。
开通互市可以,但需制定严格的规定:互市地点限定在边境指定城镇,瓦剌商人需持官方颁的‘互市凭证’方可入内;严禁向瓦剌出售铁器、火器等军用品;互市期间,由边军与玄夜卫联合巡逻,防止瓦剌间谍混入。”
萧栎点头:“准奏。
此事就交由你负责,务必制定周密的互市章程。”
谢渊领旨后,立刻召集兵部、礼部、户部的官员,制定互市章程。
期间,有官员提议“向瓦剌收取高额关税,以充实国库”
,谢渊否决道:“互市的目的是安抚瓦剌、稳定边境,而非敛财。
关税应适中,既能体现大吴的优待,又不至于让国库亏损。”
在谢渊的主持下,互市章程很快制定完成。
瓦剌对此十分满意,互市开通后,边境贸易繁荣,双方再未生大规模冲突。
然而,平静的表面下,仍有暗流涌动。
玄夜卫查到,前定国公萧策的旧部仍在暗中联络瓦剌,试图破坏互市,颠覆朝廷。
谢渊命秦飞加强对旧部的监控,同时命李默、岳谦加强边防线的布防,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变故。
萧策旧部果然在互市城镇制造骚乱,杀害瓦剌商人,嫁祸给大吴守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