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19章 医状含忧凝恳切疏言牵念扰君情(4 / 9)

供给案远没结束,李嵩背后的旧党余孽,镇刑司的秘库,还有那些借规制之名行苟且之事的人,都得一一挖出来。

回到兵部衙门,杨武正捧着一堆文书等他。

见他进来,连忙道:“大人,宣府卫奏报,瓦剌又在边境集结,岳谦副总兵请增派火器。”

谢渊接过奏报,草草看了一眼:“让工部把新造的佛郎机炮调两百门过去,明日就。”

“是。”

杨武刚要走,又被谢渊叫住。

“杨武,你去御史台调些人手,”

谢渊压低声音,“查镇刑司旧档,特别是成武元年到三年的南宫采办记录,还有石迁当年的亲信采办官,一个都别漏了。”

杨武一愣:“大人,镇刑司旧档归玄夜卫管,我们去查,怕是……”

“周显那边,我打过招呼了。”

谢渊道,“记住,动静要小,别让吏部那边察觉。”

杨武点头:“属下明白。”

待杨武走后,谢渊走到案前,铺开纸。

他要写一道《请查南宫采办积弊疏》,把镇刑司旧党的勾当捅出来。

可笔握在手里,却迟迟落不下去——一旦彻查,必然牵扯出更多人,李嵩背后的文官集团,玄夜卫里的旧党余孽,甚至……萧栎会不会忌惮牵连太广,中途叫停?

他想起德佑帝咳血的医案,想起南宫漏风的窗纸,想起周显说的“减三成”

密令。

指尖在纸上重重一按,留下一个墨点。

“罢了。”

谢渊低语,“哪怕掀翻朝堂,也得查到底。”

三日后,御史台的密查有了眉目。

杨武拿着一卷供词,脸色凝重地走进谢渊的书房。

“大人,查到了。”

杨武把供词递给他,“成武元年,石迁命镇刑司采办官王三,将南宫月供银三成扣下,说是‘为旧党储备经费’。

王三怕被现,就用碎炭、冻肉充数,还买通了南宫的两个小太监,让他们瞒报实情。

石迁倒台后,王三怕受牵连,把扣下的银子分给了礼部侍郎林文、户部主事张全,还有……玄夜卫南司的一个千户。”

谢渊翻看供词,王三的字迹歪歪扭扭,却把每一笔赃银的去向写得清清楚楚——林文得了五百两,张全三百两,那个千户两百两。

他冷笑一声:“果然是官官相护。”

“还有更糟的。”

杨武压低声音,“王三说,去年冬天,太上皇咳得厉害,刘公公请增炭火,林文却让人回话,‘若南宫炭火太足,陛下那边会多想’,硬是压了下来。”

谢渊猛地拍案,茶杯里的水溅出来:“混账!”

他起身踱步,胸中怒火翻腾。

这些人,为了银子,为了迎合上意,竟然眼睁睁看着故君受冻,连基本的人伦都不顾了!

“王三在哪?”

谢渊问。

“关在御史台的暗牢里,周显派了玄夜卫的人看着,说是‘怕有人灭口’。”

杨武答道,“林文和张全那边,我们也派人盯着了,他们这几日行踪诡秘,林文还去了李嵩府上两趟。”

谢渊停下脚步:“李嵩……他果然脱不了干系。”

正说着,门外传来通报:“大人,理刑院的人来了,说要提审王三。”

谢渊皱眉。

理刑院是管刑狱的,按规制,王三是御史台查获的人犯,理刑院无权插手。

“让他们进来。”

进来的是理刑院左丞,一个油滑的中年官员,拱手笑道:“谢大人,王三牵涉镇刑司旧案,理刑院奉陛下口谕,要将人犯提走再审。”

“陛下口谕?”

谢渊盯着他,“可有明旨意?”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