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谢渊没有回府,而是直接去了德胜门。
他站在城楼上,望着远方的天空,心中充满了欣慰。
“孩子们,你们可以安息了。”
他轻声说道,“你们用生命守护的江山,我会替你们守护好。”
守城的士兵见是他,纷纷躬身行礼:“太保大人!”
他点了点头,走到城墙边,抚摸着那些弹痕。
“这些痕迹,要永远保留着,让后世子孙都记得,这里曾生过一场惨烈的战斗,曾有三千将士为了守护京师而牺牲。”
夕阳西下,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。
他站在城楼上,像一座巍峨的丰碑,守护着大吴的京师,守护着无数将士用生命换来的江山。
卷尾语
谢渊太庙叩拜之举,绝非寻常的告祭仪式,实为大吴中兴路上,一曲“以忠魂照浊世、以孤愤叩苍穹”
的沉雄悲壮之章。
从抚着血痕名册跪伏于太祖神主前的躬身自劾,到对着列祖牌位历数旧党包庇罪证的怒而不悖,再到携卷登朝据理力争的毅然弹劾,谢渊的每一步都踏在“慰英灵”
与“正吏治”
的刀刃之上。
太庙于他,从非避祸的港湾,而是连接先祖“驱逐胡虏、整饬吏治”
遗训与当下治道的精神枢纽,一砖一瓦皆映着开国君臣的赤忱,为他注入对抗腐朽的底气;那册染血的阵亡名录,亦非简单的亡者清单,而是三千将士以命写就的血证,是戳破“官官相护”
的利刃,更是照见吏治腐败的明镜。
他以自劾显担当,以血证明是非,以孤愤唤清明,让太庙的烛火不仅照亮了神主牌位,更照亮了朝堂深处盘根错节的积弊。
ha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