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65章 遥尊虽易君臣礼死守犹存社稷才(2 / 5)

陛下(此时尚未受诏,仍称‘陛下’),南京诏书至,礼部遣官护送,需当面呈递。”

萧桓心中一震,快步走到殿门,见秦飞引着一名礼部郎中,郎中身着青色官袍,手中捧着明黄绸缎裹着的诏书,绸缎边角绣着“成武”

年号的字样,显是新帝登基后的道诏书。

郎中见萧桓,躬身行礼,声音恭敬却带着一丝局促:“臣礼部郎中,奉成武帝陛下之命,递登基诏于德佑帝陛下。”

萧桓伸手接过诏书,指尖触到绸缎的质感,冰凉顺滑,却压得他手臂沉。

诏书的封套上盖着“大吴礼部之印”

与“成武帝御玺”

的朱印,印泥尚新,显是刚从南京送来。

他捧着诏书,指尖微微颤抖——自南京议立的消息传来,他便知萧栎登基是必然,却仍怕诏书中写“废帝”

“弃上皇”

之语,此刻封套在手,竟有些不敢拆开。

回到案前,萧桓小心翼翼解开明黄绸缎,露出里面的洒金宣纸诏书。

宣纸边缘印着礼部特有的暗纹(日、月、星辰纹),上面是萧栎的亲笔,字迹比昔年兄弟二人练字时沉稳了许多,却仍能看出几分熟悉的笔锋。

他逐字细读,开篇“奉天承运,皇帝诏曰:德佑帝蒙尘瓦剌,社稷危殆,臣栎承百官宗室所请,登大位,改元成武,遥尊德佑帝为太上皇,每岁遣官祭太上皇生辰,凡太上皇所需,南宫供给无缺”

的字句,让他悬着的心渐渐落下——萧栎未忘兄弟情,更未忘“护上皇”

的承诺。

读到“设北伐督府于京师,以谢渊为副督,赐‘便宜行事’之权,江南粮饷五万石、援兵一万,三日内启程赴京师”

时,萧桓的呼吸骤然急促。

指尖按在“谢渊”

二字上,墨痕未干,似能触到萧栎书写时的郑重——他想起昔年谢渊在山西的模样,那时谢渊还是山西按察使,一身正气,为护百姓,敢弹劾地方贪官,如今谢渊守京师,定能不负这“便宜行事”

之权。

恍惚间,萧桓的思绪飘回昔年山西大旱之时。

那时他刚登基不久,山西数月无雨,粮价暴涨,百姓易子而食。

他与萧栎亲赴山西赈灾,刚到太原府,便见粮商囤积居奇,一斤米竟要十文钱,百姓跪在府衙外哭求,却被地方官以“粮商合法经营”

为由驱散。

当时谢渊任山西按察使,听闻此事,立刻带着衙役查封粮铺,从铺中搜出囤积的粮食十万石,当场下令“平价售粮,违者斩”

可地方官却为粮商求情,说“粮商乃吏部尚书门生,不可得罪”

——那吏部尚书,便是如今的李嵩。

当时他年轻气盛,当即令谢渊“查!

不管是谁的门生,贪赃枉法便要查!”

谢渊连夜审案,查出地方官与粮商勾结,截留朝廷赈灾粮三万石,最终将二人押解京师,判了斩刑。

那时萧栎在一旁看着,对他说“兄以百姓为重,弟佩服”

,如今想来,萧栎今日登基后重“北伐护民”

,怕是也受了当年的影响。

萧桓想起当年李嵩的嘴脸——那时李嵩任吏部侍郎,为救门生,曾在朝堂上弹劾谢渊“专权擅杀”

,说“山西粮商乃皇商,按察使无权查封”

他当时力挺谢渊,拿出谢渊查获的截留粮证据,怼得李嵩哑口无言。

可如今,他却轻信了李嵩的谗言,怀疑谢渊“专权”

,甚至在谢渊被构陷时,犹豫了半日才令秦飞查案——想到这里,萧桓的胸口一阵疼,指尖攥着诏书的边角,竟将宣纸捏出了褶皱。

他想起南宫的日子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