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52章 西山埋骨志未沉忠烈之名照古今(3 / 7)

你们走了,才能让太保入土为安,才能为他报仇!”

残卒们含泪点头,扛着裹尸袋继续往前走。

游击将军躲在密道的拐角处,听着脚步声越来越近。

待缇骑走近,他猛地冲出,短刀一挥,砍倒最前面的缇骑;其余缇骑慌乱中拔刀,却因密道狭窄,施展不开。

游击将军一边厮杀,一边往后退,故意将缇骑引向相反方向:“谢渊的旧部在这里!

快来抓啊!”

缇骑们果然中计,朝着他追去,游击将军趁机转身,朝着残卒们离去的方向狂奔——他的手臂被砍伤,鲜血滴在密道的泥土上,却丝毫不敢放慢脚步。

追上残卒们时,出口已近在眼前——出口藏在西山脚下的一处破庙里。

游击将军捂着手臂的伤口,对残卒们道:“快,把棺木零件组装好,我们在破庙后面的山坡安葬太保。”

残卒们立刻动手,组装简易棺木——棺木是用宣府卫的旧木料做的,虽简陋,却打磨得光滑,是他们出前连夜赶制的。

游击将军则靠在庙门旁,警惕地观察着外面的动静,手臂的血仍在流,却浑然不觉。

西山脚下的山坡上,草木稀疏,却能望见远处的京师城墙——谢渊当年曾在这里练兵,对游击将军说:“西山是京师的屏障,也是忠良的归宿,若我有一日殉国,便葬在这里,看着你们守住大吴。”

此刻,残卒们在山坡上挖着墓穴,铁锹碰到石头的“叮当”

声,在寂静的山间格外清晰。

游击将军跪在地上,用布擦拭着谢渊的残躯,每擦一处,便低声诉说:“太保,您看,这是您当年练兵的地方;那边是您为士兵们盖的茅草屋,现在还在呢……”

墓穴挖好后,残卒们将棺木放入墓穴,游击将军捧着从密道里捡来的一束野菊花——那是谢渊生前最喜欢的花,放在棺木上。

他对残卒们道:“我们没有礼部的祭文,没有朝廷的仪仗,但我们有一颗忠义的心。

我们给太保磕三个头,告诉他,我们会记住他的话,守住大吴,等陛下回来,为他平反。”

残卒们齐齐跪下,磕了三个响头,泪水滴在墓穴的泥土上,晕开一小片湿痕。

就在此时,远处传来马蹄声——是李嵩派来的吏部司吏,带着瓦剌兵,想来西山“巡查”

游击将军心中一紧,对残卒们道:“快,用泥土把墓穴盖好,再种上几棵小树,装作是普通的平民坟茔。”

残卒们立刻行动,盖土、种树,动作迅而轻柔,生怕惊扰了地下的忠魂。

游击将军则躲在树后,观察着来人的动向——还好,他们只是在山下绕了一圈,便回去了,想来是怕西山有谢渊的旧部埋伏。

待来人走远,游击将军才敢起身,对残卒们道:“我们在墓碑上刻‘大吴忠士谢公之墓’,暂时不刻官职,等陛下回来平反后,再换正式的墓碑。”

残卒们找来一块平整的石头,用短刀刻着字,每一笔都刻得格外用力,仿佛要将谢渊的忠义刻进石头里。

刻完后,他们将石头立在墓前,游击将军带领残卒们再次跪下:“太保,您安息吧。

我们会尽快联系秦指挥使、张启大人,告诉他们您的安葬之地,等他们回来,定能为您报仇雪恨。”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下山时,游击将军回头望了一眼山坡上的坟墓——夕阳的余晖洒在坟墓上,仿佛为忠魂镀上了一层金光。

他对残卒们道:“我们不能回宣府卫了,李嵩和徐靖的人定会追查我们。

我们去漠北找石崇的旧部,假装投降,收集他们通敌的证据,为太保平反做准备。”

残卒们齐声应道:“愿随将军,为太保报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