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语
《大吴史?帝纪?德佑帝传》载:“德佑中,三日平叛既定,京营叛卒余党五十人就擒,诏狱署三鞠于庭,刑讯不移——犯刘能(正六品)、陈升(从六品)皆缄口抵赖,辞色闪烁。
帝萧桓临御书房览供词,见‘随王虎叛’四字反复书之,墨色潦草,知有深隐未吐。
乃亲幸诏狱署,携旧党罪证(石迁通敌残函、李谟罢官诏)置于庭,厉声诘升:‘汝为李谟旧部,谟昔年通敌罢官,汝今复匿何事?’升见罪证确凿,宸威难抗,乃伏地供实:‘前宣府卫总兵李谟旧部十有余人,暗结瓦剌,私售边粮于塞北,粮道之弊已藏三载。
’帝即命太保谢渊总摄全局、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查,未及三日,获谟旧部与瓦剌密信七封,斩通敌恶八人(宣府卫张达、大同卫赵谦等),余党二十七人流放崖州,边地粮库乃复归清整。”
《玄夜卫档?勘敌录》补:“刘能、陈升供词以京营专用松烟墨书就,墨色沉凝,字迹战栗,内载‘李谟旧部张达(从五品宣府卫千户)、赵谦(正六品大同卫百户),每岁孟秋私运边粮五千石,以“防务补给”
勘合为掩,售于瓦剌也先,得银万两,分润谟及旧部’。
秦飞率暗探搜陈升府第,于柴房地砖下获‘边粮调度私册’,册内详记每岁私售粮数、交接地点,与宣府卫粮库残档(元兴二十九年至德佑元年)比对,墨痕深浅、运笔转折毫厘无差;玄夜卫文勘房主事张启验私册所盖‘李谟旧印’,见印面光平无纹——真印原刻‘元兴二十八年监造’阴纹,此印乃私刻仿造,与李谟昔年通敌所用伪印模制式吻合。
诸般罪证(供词、私册、伪印、密信)均封存于诏狱署东库第四十七楠木柜,编为《萧桓亲审通敌案勘卷》,柜身贴‘永世戒鉴’朱印,令后世法司核验备查。”
宸衷断狱烛奸藏,叛卒顽抗避罪殃。
帝呈故牍施威柄,卒吐阴谋通胡羌。
谟党私粜边军粟,官僚包庇乱纪纲。
彻查三日追余孽,不教烽烟起塞疆。
诏狱深庭鞫叛酋,顽徒抵赖语多浮。
玄夜搜痕明敌迹,宸威一震吐奸谋。
旧部私通藏祸胎,官官相护蔽阴谋。
亲审一日穷根由,边地粮安社稷悠。
诏狱署的刑讯室里,晨光透过高窗,落在正六品叛卒陈升的镣铐上,泛着冷光。
从三品刑部侍郎刘景坐在案后,面前摊着陈升的供词纸——纸上只写着“随王虎叛,无他事”
,墨色淡浅,是被逼着写的敷衍之语。
“陈升,”
刘景指节叩着案面,“王虎劫宫,怎会只带你这几个卒子?你是李谟旧部,李谟当年因通敌被罢,你定是替他藏着事!”
陈升抬起头,嘴角挂着冷笑:“刘侍郎,李某只是京营小卒,李总兵的事与我无关!
你们有证据就斩我,没证据就别啰嗦——张文侍郎是我同乡,他不会让你们乱定罪!”
刘景脸色微变——张文(正三品吏部侍郎)是李谟的门生,去年李谟被罢时,张文还在吏部为其辩解,如今陈升搬出张文,显然是有恃无恐。
他刚要再问,诏狱署提督徐靖(从二品,旧党余孽)匆匆进来,低声道:“刘侍郎,张文侍郎派人来传话说,陈升是他同乡,若无实证,不可用刑——免得落人口实。”
刘景捏着供词纸,指节白。
官官相护!
他知道,没有硬证据,陈升绝不会招,张文也会一直施压。
他起身道:“把陈升押回牢房,严加看管!
传刘能来审!”
可刘能(正六品叛卒,李谟旧部)比陈升更顽抗,进了刑讯室就闭目不言,任凭衙役怎么问,只当没听见。
刘景看着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