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语
《大吴史?纪事本末?德佑宫门之变》载:“德佑中,谢渊持剑肃奸月余,旧党余孽未绝。
正六品锦衣卫经历张勋(张文之子)、从五品镇刑司旧吏李达(石崇故部),暗与京营左卫千户赵承(正五品)相勾连,潜谋‘夜劫西华门,逼帝南迁’。
日辰至巳时,玄夜卫暗探张青伏于南城民宅屋顶,窥得勋、达密谈,录‘赵承调卒’‘三更举事’之语;暮时,谢渊接侦报,急召岳谦、秦飞议事——命谦率两千京营卒替换西华门值守,革赵承亲信之职;飞领五百玄夜卫,分伏民宅四周及西华门左近,待擒叛党。
次日三更,张勋举红灯为号,率五十余孽持刃奔宫门,秦飞令暗探射灭红灯,纵兵围捕,生擒勋、达;岳谦于城门后擒获欲逃之赵承,随斩逆党恶五人,余党二十七人尽皆就缚,尾两日,乱遂平。”
《玄夜卫档?平叛录》补:“赵承与张勋往来密信,以京营专用松烟墨书就,封缄盖‘京营左卫印’——真印皆刻‘元兴二十五年监造’阴纹,此印光平无迹,确为私刻;信内‘三更以红灯为号,开西华门迎叛党’之语,字迹粗犷,与承平日文书笔迹吻合。
秦飞于赵承府中搜得调兵伪勘合,印鉴、墨色与密信伪印一致;又于张勋宅中获‘南迁诏书拟稿’,稿中‘暂迁南京,以避兵锋’之语,笔迹与密信中勋之签押比对,墨痕深浅、运笔转折皆同,确为勋亲笔所书。
诸般罪证——密信、伪勘合、南迁拟稿、兵器清单——皆封存于诏狱署东库第四十五楠木柜,编为《德佑两日平叛勘卷》,柜身贴‘永世警示’朱印,令后世官吏核验备查。”
一日侦踪辨逆谋,暮时布防扼咽喉。
三更灯火擒凶党,两日平叛护帝楼。
伪印私调藏利刃,红灯暗约犯宸旒。
忠良持正除妖氛,不让乱尘近紫瓯。
京营千户暗通谋,欲劫宫门逼帝游。
昼获密函明逆迹,夜张罗网伏奸酋。
两日功成安禁阙,京师依旧固金瓯。
三更擒得凶渠,二日功成定九州。
至今西华门前过,犹说当年谢太保。
辰时刚过,南城民宅的窗纸被夏风掀起一角。
正六品锦衣卫经历张勋指尖划过旧党名单,墨色是其父张文流放前留下的松烟墨,“赵承”
二字被圈得黑。
从五品镇刑司旧吏李达躬身递上密信,声音压得极低:“张公子,赵承回话了——三百京营卒已私调,兵器藏在西华门民宅,三更以红灯为号,他开城门接应。”
张勋展开密信,赵承的字迹粗犷如刀:“事成后,需奏帝复你父官爵,升我京营指挥佥事(正四品)。
若不依,我即报玄夜卫。”
他冷笑一声,将密信塞进袖中:“赵承倒会要挟!
你去传信,就说‘复官升爵皆依他’,再让他把调兵勘合伪造好——谢渊的人盯得紧,别出岔子!”
李达应诺时,掌心已沁出冷汗。
石崇伏诛时的砍头声还在耳边,若事败,自己必遭腰斩。
可他是石崇旧部,张文曾提拔他补从五品缺,若不从,张勋定会让他“暴病而亡”
,只能硬着头皮转身,却没察觉屋顶瓦上,玄夜卫暗探张青(从七品)正捏着衣角,将“赵承”
“西华门”
“三更”
的字眼记在竹片上。
巳时,张青捧着竹片冲进玄夜卫北司。
从二品北司指挥使秦飞指节叩着案面:“‘三更’‘红灯’?赵承掌西华门值守,私调京营卒——这是要劫宫!”
他立刻召来从三品文勘房主事张启:“查京营近三日调兵勘合,尤其是赵承的!”
张启抱着勘合册奔入文勘房,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