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周显立刻道:“陛下,玄夜卫已经查了王嵩的私宅,搜出他与王信的书信,信中写‘榜文之事若成,我必在陛下面前为你美言’——证据确凿!”
谢渊突然出列,声音很沉:“陛下!
王信、刘达、王嵩,都是为了一己私利,不惜编造谣言、惑乱民心,若不严惩,日后必有人效仿,京师永无宁日!
臣请旨,将三人斩立决,曝京师九门,再下旨安抚百姓,说清榜文是假的,让百姓安心!”
殿内的官员都附和:“陛下,谢尚书说得对!
该严惩!”
萧桓点头:“准奏!
王信、刘达、王嵩斩立决,曝九门;周显,你率玄夜卫卒,在京师九门贴告示,说清榜文是伪造的,安抚百姓;谢渊,你复任兵部尚书,继续总领京师防务——朕信你,大吴的百姓也该信你!”
刑场的鼓声,在正月卅的午后响起。
王信、刘达、王嵩被押在刑台上,百姓们围在刑场外,有的扔石头,有的骂“奸贼”
。
老卒李福站在人群里,看着王信的脸,想起榜文刚贴出来时,百姓慌得要逃,心里的气就不打一处来:“你这奸贼!
差点毁了京师!
谢尚书为了守京师,跟咱们一起吃粥,你却造谣说他通敌,该杀!”
“时辰到!”
监斩官高声喊道。
刽子手举起刀,刀光闪过,三颗头颅掉在地上,血瞬间染红了雪地。
百姓们欢呼起来,声音震得雪都往下落。
谢渊站在远处,看着这一幕,心里却没有轻松——若不是玄夜卫查得快,若不是李东阳、杨荣支持,他可能真的会被冤杀,京师也可能真的会乱。
周显走到他身边:“尚书,百姓们都信你了。
刚才我去德胜门,看见刘氏正拿着‘守家’木牌,跟其他百姓说‘谢尚书是好人,是奸贼造谣’呢。”
谢渊点头,目光看向京师的方向:“走,咱们去巡城,看看百姓们还有没有慌的。”
二月初一的清晨,谢渊巡城到正阳门。
百姓们看见他,都围了过来,有的递馒头,有的送热水。
刘氏抱着幼子,挤到前面:“谢尚书,之前是我们糊涂,信了奸贼的谣言,您别往心里去。”
谢渊接过馒头,笑着说:“我不怪你们。
只要咱们心齐,再奸的贼、再狠的敌,都打不倒咱们。”
京营的兵卒们也来了,他们举着“守京师”
的旗帜,在城楼下操练。
兵卒周小五喊道:“谢尚书,我们都信您!
以后谁再造谣,我们第一个不答应!”
谢渊看着眼前的百姓和兵卒,心里暖暖的——他知道,民心是守城的根本,只要民心在,京师就永远不会破。
玄夜卫的卒子,正在街巷里巡逻,手里拿着“查匿名榜文”
的告示。
周显说:“陛下已经下旨,让玄夜卫街巷巡防千户所,以后每日都要巡街,防止再有人贴匿名榜文。”
谢渊点头:“好。
咱们不仅要守住京师的城,还要守住百姓的心——不能再让奸贼有机会惑乱民心了。”
远处的通州,瓦剌已经退得干干净净,只有城墙上的箭痕,还在诉说着之前的战事。
谢渊抬头望向远方,心里默念:爹,您放心,儿子不仅守住了京师,还守住了百姓的心,没有辜负您的期望。
片尾
德佑十五年二月初五,萧桓下旨:追赠在流言事件中,因安抚百姓而累死的通州知县张谦(非通敌张谦)为“忠勤校尉”
;玄夜卫街巷巡防千户所,增兵五百,每日分三班巡街,凡贴匿名榜文、传谣言者,一律拘审;谢渊因“临危不乱,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