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36章 谁记深宫批诏夜帝临舆图指狼山(6 / 6)

不迟,兵不慢,再狠的狼也闯不过这城墙。

"

远处传来巡逻兵的脚步声,他们的枪杆上挂着灯笼,照亮了城砖上刚刻好的诏书,"

粮随兵先"

五个字,在月光下泛着青光。

片尾

《大吴史?萧桓本纪》载:"

十四年秋,帝惩京营迟罪,整饬兵部,罢黜党羽,边军始得食足。

岳峰、周武合兵破北元于阴山,斩三千级,获马五千匹,大同卫始安。

"

《宣府卫志》补记:"

是年冬,岳峰命人将通州仓掺沙之粮焚于西城楼,烟三日不绝,老卒说,那烟里有无数饿死者的魂,跟着烟走了,不再守着空粮仓。

"

卷尾

德佑十五年春,萧桓下旨重修通州仓,命谢渊题写仓名"

通边"

,意为"

粮通边军,心通天下"

仓内立碑,刻京营迟之事,末书"

君视民如子,兵视君如父;君轻兵之命,兵轻君之令"

,为元兴帝旧语。

岳峰在大同卫收到新铸的箭,箭杆刻着"

京营造"

,比往年的更沉、更锐。

他知道,这是用刘敬的血、张诚的贬、五千京营兵的迟,换来的教训——边军的粮与命,从来都系着江山的重量,轻不得,更迟不得。

那年的秋风里,宣府卫的老兵们还在唱那军歌,只是歌词改了几句:"

朔风烈,大旗扬,粮随马,兵如钢"

歌声飘过城墙,落在新播的麦田里,来年夏天,那里会长出沉甸甸的麦穗,再也没有沙粒。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