掌上,疼得他一哆嗦,"
去见圣上,就算闯宫,也得把这奏疏递上去!
"
乾清宫的暖阁里,萧桓正翻着李嵩递上的《防边策》。
策中说"
岳峰久掌兵权,麾下旧部遍布北疆,若再得备用兵,恐成尾大不掉之势"
,旁边还附着张地图,用红笔圈出宣府卫与阳和卫的位置,标着"
岳党密布"
。
"
陛下,谢尚书在外求见,说有紧急军情。
"
李德全的声音带着犹豫,"
他他怀里揣着东西,像是奏疏。
"
萧桓的手指在"
岳党"
二字上敲了敲:"
让他进来。
"
他想起元兴帝曾说"
边将不可不防,亦不可过防"
,可现在,李嵩的话像根刺,扎在他心头——当年泰昌帝临终前,也曾担心边将权重。
谢渊进殿时,雪水从朝服下摆滴下来,在金砖上积成小水洼。
他举起奏疏,声音颤:"
陛下,宣府卫危在旦夕,岳峰的奏疏,请您务必一看!
"
李嵩不知何时也来了,站在暖阁门口,棉帽上的雪还没化:"
谢尚书又在替岳峰说话?"
他瞥了眼奏疏,"
老臣刚收到镇刑司的密报,说岳峰在宣府卫私藏了三千副甲胄,比备用兵的甲胄还好。
"
"
一派胡言!
"
谢渊的朝笏砸在地上,裂成两半,"
那是永熙帝赐的,当年岳峰守雁门关,圣上特赏的!
李辅连先帝的赏赐都要污蔑,是何居心?"
萧桓捡起地上的奏疏,岳峰的字迹里透着恳切,"
臣不敢欺君"
四个字的笔画都透着血。
可再往下看,"
备用兵五千"
的数字让他想起李嵩的话:"
五千兵看似不多,但若与岳峰旧部合兵,便是一万五,抵得上半个京营了。
"
"
李德全,"
萧桓突然放下奏疏,龙袍的袖子扫过烛台,"
传旨,宣府卫备用兵暂不调,令岳峰就地募民壮补充。
"
谢渊猛地跪下,额头撞在金砖上:"
陛下!
民壮没有甲胄,没有冬衣,怎么御敌?这是让他们去送死!
"
圣旨送到宣府卫时,岳峰正在城楼上巡视。
传旨太监尖细的声音刺破风雪:"
奉天承运皇帝,诏曰:宣府卫调兵事,恐生内变,着暂止。
岳峰当谨守职责,以民壮充数,不得有误。
钦此。
"
岳峰接旨的手在抖,圣旨上的"
恐生内变"
四个字,像冰锥扎进眼里。
他想起十年前萧桓还是太子时,曾在演武场拍着他的肩说"
岳将军,将来北疆就靠你了"
。
那时的雪,好像没这么冷。
"
将军"
周平的声音带着哭腔,指着远处的烽火台,"
北元的探子又在山上晃了,他们肯定知道咱们调不到兵。
"
岳峰望着城楼下的民壮,大多是些面黄肌瘦的百姓,手里握着锄头,连像样的兵器都没有。
他突然解下自己的佩刀,塞给民壮里最壮实的汉子:"
拿着,若北元来了,就往死里拼。
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