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o6章 朱门深似海白骨积成山(1 / 5)

卷语

《大吴史?岳峰传》载:"

德佑十三年冬,阳曲卫陷没,残卒奔还者仅百余人。

边军饥寒交迫,冻毙于途者日增,能执戈者十仅存七。

岳峰泣集士卒血书三卷,纸页间指痕犹带冻疮裂痂,冒风雪三昼夜抵京师,伏阙请增兵饷。

凡三日,叩承天门不去,德佑帝以郊祀事繁闭宫不纳。

当是时,辅李嵩居中梗阻,密奏谓边将借血书胁君,实欲拥兵自重,帝心遂疑。

"

边雪埋枪锷,寒炊断灶烟。

血书封泪重,叩阙恨天远。

朱门深似海,白骨积成山。

何日君恩达,沙场不再寒。

岳峰上德佑帝书

臣宣府卫总兵岳峰诚惶诚恐,稽顿上言:

伏以朔风卷地,边尘昼昏,北元也先部窥伺雁门久矣。

去岁阳曲卫陷没,守将周毅以下五千余众尽殉国,遗骸曝于荒野,至今未收。

今宣府孤悬塞外,西接大同之残垣,东连居庸之险隘,实为京师屏障。

然自德佑十三年秋来,镇刑司克扣粮饷者三,冬衣逾期未者两月,边军饥寒交迫,已至十存其七。

臣亲巡各营,见老兵周诚卧雪三日,喉间犹呼"

护粮"

;新兵王二冻毙于堞楼,手中尚握半截枪杆。

炊灶多废,士卒或煮皮甲为糜,或掘草根充饥,冻疮溃脓者十之八九,能擐甲执戈者不足三千。

此非臣危言耸听,有各营千户联名画押之册可证,更有士卒血书三卷——纸间泪渍凝冰,字里冻疮带血,皆言"

愿死战,不愿饿毙"

夫兵者,国之干也;食者,兵之命也。

昔元兴帝北征,尝谓"

边军无食,如车无轮"

,故设军储司专掌边饷,永熙帝亦诏"

边粮不得迟滞三日"

今镇刑司以"

验核"

为名,羁留粮车于大同卫,月余不;张迁等辈更以"

细作嫌疑"

为由,盘剥冬衣,转售民间。

臣屡遣人申诉,皆为通政司所压,实乃权奸壅蔽,使下情不得上达。

臣非敢邀功妄请。

今请增兵三万者,盖因宣府兵力单弱,恐难御也先之众;请内帑三十万石者,实乃各仓存粮不足半月之需。

若陛下念及边戍之苦,遣劲旅、济饥寒,则宣府可守,雁门无虞;若仍信谗言,使忠言不达,则不出三月,胡马必叩居庸,京师震动,臣虽碎阶前,难赎其咎!

臣本武夫,不习文墨,然见士卒骨殖曝于荒野,稚子哭望父归,实难缄默。

故冒雪赴阙,携血书叩门,非为一己功名,实为万余性命请命。

伏惟陛下览血书而察微,诛奸佞以肃纲,使边军知君恩之达,将士感圣德之深,则沙场可固,国祚可安。

臣无任惶恐激切之至,谨冒死叩阙,伏候圣裁。

德佑十三年腊月初六宣府卫总兵岳峰谨上

宣府卫的积雪没及膝弯。

岳峰攥着刚收上来的血书,指腹蹭过最上面那页——是老兵周诚的字迹,墨里混着血,"

今冬断粮已五日,儿死不足惜,恐雁门守不住"

,笔画抖得像风中残烛。

帐外传来咳嗽声,赵武抱着伤腿倚在柱上,腿上的冻疮裂了,血浸透麻布:"

将军,真要带这些去?按规制,边将无诏不得离汛地。

"

岳峰将血书裹进油布,喉间紧:"

规制能挡北元的刀?"

他想起昨日巡营,见两个新兵煮着皮甲充饥,甲片上的锈混着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