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o1章 三千甲士悬生死只向宸旒乞一观(5 / 5)

倒卖军粮时,怎么没想过边军在挨饿?今年扣压请援文书时,怎么没想过阳曲卫会陷落?"

他从怀里掏出沈炼截获的密信,"

这是王显给也先的信,李大人要不要念念?"

萧桓接过密信,手抖得厉害。

上面"

岳峰伏阙,大同可袭"

八个字,像烧红的烙铁烫在他眼里。

"

李德全!

"

他突然嘶吼,"

把王显抓起来,查!

给我往死里查!

"

又转向岳峰,声音哽咽,"

将军要多少兵?朕都给!

要多少粮?朕都拨!

"

岳峰叩至地,额角的血滴在金砖上,绽开一朵红梅:"

臣请三万兵,分守雁门、宁武、偏关;请开大同卫粮仓,接济宣府;请风宪司派员监军,以防克扣。

"

萧桓扶起他,龙袍的袖子沾着岳峰的血:"

准!

都准!

明日卯时,朕亲自在午门授你兵符!

"

雪还在下,岳峰走出宫门时,谢渊和沈炼正站在雪地里等他。

三人相视一笑,雪落在他们的肩头,像落满了星光。

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,敲了四下,天,快亮了。

片尾

《大吴史?德佑纪》载:"

十三年,帝命岳峰增兵三万,镇雁门三关。

谢渊劾李嵩党羽二十三人,皆伏诛;王显以通敌罪凌迟,大同卫所囤私粮悉边镇。

萧漓坐交通外臣,废为庶人,圈禁凤阳。

李嵩削职为民,流放琼州,中途病死于雷州半岛。

岳峰在雁门整饬边防,筑烽燧五十处,练新兵五万,终德佑朝,北元未敢南牧。

史官曰:岳峰伏阙,非独得兵,实振纲纪也。

"

卷尾

《大吴史?论》曰:"

德佑之世,边患频仍,而中枢多奸佞,若非岳峰之忠、谢渊之直、沈炼之刚,则云中、雁门皆非大吴有矣。

夫伏阙者,非匹夫之勇,乃孤臣之忠也。

岳峰三奏不达,而以血肉叩宫门,雪夜血书,其心可昭日月。

当是时,李嵩弄权,萧漓谋私,若非帝终醒悟,恐边镇之溃,即在旦夕。

观此事,可知官官相护之祸,足以毁邦;上下相蒙之罪,甚于外敌。

岳峰之跪,跪的是奸佞当道,跪的是忠良无门,跪的是天下安危。

后世君臣,当以此为镜:边将之请,若关乎社稷,虽九叩宫门,亦当纳之;朝臣之谏,若系乎民生,虽逆耳刺耳,亦当听之。

《军卫法》曰将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,然岳峰宁伏阙三日,不敢擅动一兵,非畏君,乃畏法也。

故曰:有岳峰之将,有谢渊之臣,有萧桓之悟,大吴之所以不亡也。

"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