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
《大吴史?刑法志》载:"
德佑年间,边军粮饷累年亏空,五军都督府左都督岳峰奏请三法司会勘。
户部尚书张懋固拒,称边饷收支有案可稽,无需兴狱。
会勘凡三月,证人三死,卷宗两焚,终以吏员算错定论,史谓此勘非不能明,实不敢明也。
"
玉阶陈情血未干,朱门深锁案牍残。
三法堂前谁掷笔,边军骨冷雪漫漫。
宁武关的春风带着沙砾,刮得人眼睛生疼。
岳峰将七封边将联名信摆在案上,每封信的末尾都按着血指印,"
粮饷亏空"
四字被泪水泡得涨。
"
从去年秋到今年春,"
他指着账册上的红笔批注,"
大同左卫少米两千石,偏关缺盐三百斤,阳和卫的冬衣至今未到——这些不是笔误,是有人把刀子架在了边军脖子上。
"
谢渊刚从京师赶回,风帽上还沾着卢沟桥的尘土。
"
户部把账册改了三次,"
他展开袖中抄录的底本,墨迹边缘泛着水痕,"
原账上英国公府借粮三千石被改成军粮损耗,经办人签字处盖着假印。
"
他忽然压低声音,"
风宪司密报,张懋的管家每月往镇刑司送两箱银子,箱底都刻着户字。
"
岳峰猛地拍案,案上的油灯晃出细碎的光影。
"
《大吴律》载明边饷亏空千石以上,三法司当会勘,"
他将联名信折成方胜,"
我这就进京,就算跪死在金水桥,也要请陛下准了此事。
"
帐外传来士兵磨刀的声音,那是刚换防的新兵在打磨锈刀,刀刃划过青石的声响,像在割着谁的心。
文华殿的熏香混着药味,萧桓的咳嗽声断断续续。
岳峰跪在冰凉的金砖上,将边军的血书举过头顶:"
陛下,去年大同左卫士兵吃观音土充饥,十人腹胀而死;偏关守将用自己的俸禄买盐,至今负债累累。
此非天灾,是人祸!
"
张懋立刻出列,朝服的玉带撞出急促的声响:"
陛下,岳都督危言耸听!
户部每笔支出放都有回执,大同卫的回执上明明写着足额收到,盖着卫所大印。
"
他从袖中掏出一卷纸,"
这是去年的收支总册,臣已让主事核对过七遍,字字无误。
"
谢渊跨步出班,手里捧着两本账册:"
陛下请看,这本是户部存档的实收册,这本是风宪司从大同卫抄出的实收簿。
"
他将两本账册并置,"
同样是去年腊月,户部册上写米五千石,卫所簿上却记实收三千石,中间两千石去向不明。
"
李德全在旁冷笑,拂尘扫过案上的香炉:"
谢大人怎知卫所簿不是伪造的?边将为求恩典,惯会做这种手脚。
"
他凑近萧桓,声音压得极低,"
镇刑司查得岳峰与谢渊过从甚密,恐是借会勘之名,图谋户部之权。
"
萧桓望着御案上的血书,指腹摩挲着"
饿死者三十有七"
的字样。
殿外的风卷着沙尘打在窗上,像无数双叩门的手。
"
准奏,"
他忽然开口,声音带着疲惫,"
命刑部尚书刘章、大理寺卿王杲、都察院左都御史陈义,会同三法司衙署,即刻开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