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
《大吴史?食货志》载:“冬十一月,宁武关告急,岳峰督援兵至太原,请提粮草五千石。
户部以‘秋饷已,冬粮未核’为由拒之,主事王敬称‘需三日内覆奏’。
峰以‘军法从事’为由,率缇骑直入太原粮仓,强提粮草五千石,书‘军情紧急,后补文书’于仓册。
史称‘岳峰强提,非独恃军威,实因户部为勋贵所控,粮草久滞,宁武关危在旦夕’。”
朔风卷甲赴危城,粮道空悬赤子惊。
朱印锁仓推故纸,青锋指廪破虚名。
军书急奏催肠断,朝议犹争罪与荣。
不是将军轻国法,只因黎庶盼求生。
十一月初三的风雪比往日更烈,岳峰的军帐被狂风抽打得噼啪作响。
传令兵掀帘而入时,身上的雪沫子瞬间融化,在帐内积成小小的水洼。
他“噗通”
跪在冰凉的地面上,甲胄碰撞的脆响里混着哭腔:“都督!
宁武关南城垣被投石机砸塌三丈,守兵拼了一夜,伤亡过半,现在连搬石头堵缺口的力气都没了!”
岳峰伸手接过急报,麻纸被血渍和雪水浸得皱,上面“粮只够三日”
的字迹被指腹磨得亮。
案上已摊着三封户部回文,最上面一封的墨迹还未干透,朱批写着“冬粮未核入库,需三日内奏请陛下,不可擅动”
。
他猛地攥紧拳头,指节白,帐帘被怒火掀得老高,寒风卷着雪粒打在脸上:“三日内?宁武关的士兵今夜就得嚼雪守城!”
亲卫捧着暖炉上前,炉壁的温度却暖不透帐内的寒气:“都督,太原粮仓的秋粮结余明明有五千石,户部主事王敬是李嵩的门生,昨儿还见他和英国公府的管家在酒楼密谈,定是故意拖着不。”
岳峰望着帐外连成一片的烽火,那是宁武关在求救,他将急报拍在案上:“备马!
带缇骑去太原粮仓,今日必须提粮!”
太原粮仓的朱漆大门在风雪中紧闭,门环上的铜锈被冻成青黑色,门楣“山西都转运盐使司粮仓”
的匾额蒙着积雪,字迹模糊不清。
岳峰勒住马缰,呼出的白气刚散开就被风雪吞没,他对守门小吏亮出兵部与都督府的双令牌:“五军都督府调令,提粮五千石驰援宁武关,即刻开仓验粮!”
小吏缩着脖子搓手,棉袍下摆沾满雪泥,眼神躲躲闪闪:“都督稍等,小的这就去报主事大人。”
说罢转身溜进侧门,半个时辰过去,粮仓大门纹丝不动。
岳峰心头火起,挥令缇骑推门,门轴“吱呀”
惨叫着转动,他闯入时正撞见户部主事王敬坐在账房,手里拨着算盘,账册摊在桌上,“秋粮结余五千石”
的字样被红笔圈住,旁注“待拨英国公府采买,每石扣三成损耗”
。
“王主事好兴致!”
岳峰将急报拍在账册上,纸页震颤的声响惊得王敬手里的算盘珠子散落一地。
王敬慌忙起身,青布官袍上还沾着酒渍,他扶正官帽,皮笑肉不笑:“岳都督怎敢擅闯粮仓?按《大吴粮储律》第七条,军粮提调需户部勘合、兵部令牌、都督府文书三证齐全,您这令牌还差两证呢。”
岳峰的目光扫过账册,指尖点在“待拨英国公府”
的批注上:“宁武关危在旦夕,英国公府采买竟能压过军粮?”
王敬弯腰捡算盘珠子,动作慢悠悠的,声音却带着得意:“都督有所不知,这是户部李大人的安排,‘公府采买关乎京畿用度,军粮可暂缓’。”
他偷瞄岳峰身后的缇骑,见他们按刀而立,又补充道,“李大人特意交代,‘程序不能乱,出了差错谁也担待不起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