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87章 一路拦截皆墨吏三更辗转到忠良(4 / 5)

又看看李嵩紧张的神情,终是点头:“派缇骑搜查!”

不到两个时辰,缇骑浑身是雪地回报,捧着用油布裹着的东西跪在殿中:“陛下,在宣府卫驿站灶台下的砖缝里找到这个!”

展开一看,是半张血书副本,边角被烟火熏得黑,旁边还粘着一本牛皮纸私账。

账册上用周毅惯有的笔迹记录:“十月初一至十五,实粮三百石,户部账册却记五百石,短少二百石去向不明——押送官为王奎之弟王申,每车‘损耗’十石,共二十车。”

私账上的字迹与周毅平日文书分毫不差,每笔记录旁都有士兵画押的红手印,短少的二百石粮食,恰与王申在兵部的“运粮损耗”

记录完全吻合。

谢渊将私账呈给萧桓,声音沉痛:“陛下请看,正是粮饷被克扣才致边军无粮,血书上‘嚼雪充饥’句句属实!

镇刑司的奏报是伪造的,他们在包庇王申!”

萧桓将血书与私账并排放在御案上,两纸的字迹交相印证,谎言不攻自破。

他望着李嵩、张懋瞬间惨白的脸色,又想起连日来他们阻挠调兵的种种行径,额头青筋暴起,脸色铁青如霜——他终于意识到,自己被这些“心腹重臣”

蒙骗了,大同卫的血泪,竟是他们贪腐的遮羞布。

十月二十一,萧桓终在紫宸殿连三道圣旨:“增派京营五千,由岳峰统领即刻驰援;户部拨粮万石,走蓟辽古道加急运送;风宪司彻查王申粮饷克扣案,牵连者无论勋贵一律锁拿。”

然此时的大同卫已到最后关头,周毅在血书送出的第五日,率仅存的两千残兵与北元展开巷战,他身中十箭,却仍拄着断矛屹立不倒,直到最后一口气咽下,双眼仍望着京师的方向。

十月二十四,岳峰的援兵抵达大同卫时,城破已三日。

风雪掩埋了大半城墙,雪地里的士兵尸体保持着战斗姿势,有的手握断矛,有的紧抱北元骑兵,最年幼的那个小兵,怀里还攥着半块冻硬的麦饼,饼渣混着雪粒凝结在嘴角。

谢渊站在周毅的尸体旁,尸体已冻硬,脸上却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。

他将那封血书在周毅身前焚化,灰烬被风雪卷着飘向城头,谢渊的声音轻得像叹息:“周将军,你的血书送到了,陛下派兵来了……只是……太晚了。”

岳峰望着残破的城墙,城砖上的血迹已冻成暗红的冰,他猛地别过头,眼角的泪水瞬间被寒风冻成冰珠——这封用数十条性命换来的血书,终究没能赶在城破之前,救下那些浴血的忠魂。

片尾

《大吴史?德佑本纪》载:“德佑三十七年冬十月十五,大同卫守将周毅血书告急,‘言边军冻毙者日增十五,粮尽矢绝,城垣将破’。

血书经三名死士护送,二人遭镇刑司校尉截杀于驿路,一人藏血书于箭杆,殉命前托猎户传京。

然血书至京师,为李嵩、张懋所阻三日——嵩称‘血书伪造,边将讹饷’,懋率勋贵力证‘大同卫仍能守城’,镇刑司更焚血书副本以掩迹。

至十八日血书终达帝前,萧桓始知被骗,急派援兵五千。

然二十二日援兵抵大同卫时,城已破三日,守将周毅身中十箭殉国,军民殉难者逾五千,尸身积雪未化,犹握冻饼。

史称‘此血书之迟,非仅迟于路,实迟于朝堂之私;援兵之晚,非仅晚于时,实晚于人心之腐。

边军见血书难达,始生怨怼,庙堂与边庭之隔自此深如鸿沟’。”

卷尾

《大吴史?论》曰:“边军血书,非仅一纸血泪,实乃国之警铃。

死士踏雪传书,血溅驿路而不悔,为护疆土;庙堂高官视书如敝屣,阻援三日而不惭,为护私囊。

李嵩之‘伪造’斥,非疑血之真,乃怕罪之显;张懋之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