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9章 权倾朝野势炎炎一隙能窥内里贪(1 / 5)

《大吴会典?亲属连坐律》载:“凡官员贪腐,其‘五服内亲属’若参与分赃、传递消息、藏匿罪证,以‘共犯’论罪。

妻弟属‘近姻亲’,若查证合谋,减主犯一等治罪,官员本人‘知情不报’者,降五级调用,永不叙用。

勋贵子弟仗势谋私,除追夺赃款外,视情节革去‘世爵俸禄’,重者圈禁宗人府。”

权倾朝野势炎炎,一隙能窥内里贪。

妻弟私肥连罪网,粮商密信锁奸贪。

锋芒暂敛非心服,罪证深藏待法办。

莫道权臣无软肋,天网恢恢岂容宽。

德佑二十九年十月二十,都察院的衙署里弥漫着陈年纸墨与松烟的气息,如山的卷宗堆得几乎没过案几,烛火在卷宗间跳跃,将谢渊清瘦的身影投在墙上,忽明忽暗。

他指尖捻着李穆的亲属名录,羊皮纸边缘已被反复摩挲得毛,目光停在“妻弟周显”

四个字上——那字被朱笔圈了三道,旁边小楷标注的“恒昌号副掌柜”

字样下,还注着一行小字:“三月前告病离京,去向不明”

谢渊指尖轻叩案面,案上的《大吴会典?亲属连坐律》正翻开在“近姻亲合谋”

篇,他眉头微蹙:“李穆行事谨慎,军粮倒卖案处处留痕却独不见他亲自动手,必是借了他人之手。

这周显既是内弟又是账房主管,突然‘告病’太蹊跷。”

“大人,玄夜卫查到周显的踪迹了。”

沈炼推门而入时,玄甲片碰撞的轻响打破了沉寂,他肩头还沾着江南的薄雾水汽,将一卷用蜡封好的密报放在案上,“周显根本没回江南老家绍兴府,而是躲在苏州府平江路的‘听涛阁’——那处宅院挂在一个布商名下,实则是李穆十年前购置的私产,院墙高筑,暗哨密布。”

沈炼展开一幅手绘的听涛阁布局图,指着后院角落:“更可疑的是,苏州玄夜卫盯梢现,周显每月初五必会收到一封来自龙州的信,信封上写着‘药材行情’,可拆开的残片里却有‘粮款分润’‘北地交货’等字样。

送信人是王林的心腹小太监,每次都乔装成药商,交接后立刻从密道离开。”

谢渊接过密报中的信笺残片,借着烛火细看——那墨迹是龙州特有的烟墨,笔画间的弯钩与恒昌号账册上的笔迹如出一辙。

他又抽出裕丰号钱庄的流水账,指着其中一行:“你看,周显名下的账户每月初八都会多出一笔‘龙州商号分红’,数额不多不少,正好是山西军粮亏空的三成——按北元与中间商的分润规矩,这正是经手人的好处费。”

“李穆果然狡猾。”

沈炼冷笑,“他知道朝廷查贪腐先查主官亲信,偏用妻弟这层‘姻亲’关系遮掩,既避了‘亲信合谋’的嫌疑,又能通过内宅枕边风掌控消息。

周显离京前,恒昌号的账册突然‘失火’,烧掉的正是三月至九月的流水,显然是在销毁证据。”

谢渊将信笺残片与钱庄流水并排放好,指尖在“听涛阁”

三个字上重重一点:“玄夜卫在苏州的暗线说,听涛阁后院有处地窖,周显每月都会亲自去一趟。

依我看,那里藏的不仅是分赃账册,恐怕还有李穆与龙州土司、甚至北元的往来密信。

这周显就是李穆的软肋,抓住他,就能撕开整个军粮案的口子。”

烛火“噼啪”

一声爆了个灯花,照亮谢渊眼中的锐光:“传信苏州玄夜卫,严密监视听涛阁,切勿打草惊蛇。

待拿到周显与王林合谋的实证,咱们就可以在朝堂上给李穆致命一击了。”

沈炼躬身领命,转身时玄甲的寒光掠过卷宗上“亲属连坐”

的字样,在烛火下泛着冷冽的光——这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