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8章 君心自有权衡在臣志终为社稷宁(3 / 4)

’。

可那些死去的弟兄呢?他们死在睡梦中,连拔刀的机会都没有,尸骨至今埋在寨墙下,连名字都没能传回故乡——这便是懈怠的代价。”

谢渊话锋一转,目光如利剑般刺向殿角的王瑾,语气凝重如铁:“更险在内部生乱。

有人会借‘缓战’造谣‘朝廷畏敌’,动摇军心;有人会趁机克扣粮草、拖延军备——镇刑司去年就曾借‘缓查’之名,将大同冬衣银两万两挪去填补私库,导致守卒在腊月寒风里穿着单衣,冻毙在哨卡上的就有十一人,他们的尸骨直到开春才被现,手指还保持着抓挠寨门的姿势。”

他的声音陡然拔高,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:“需派玄夜卫即刻巡查边镇,凡懈怠值守者、贪墨军饷者,立斩不赦!

将级悬于城门三日,让边军看见朝廷整肃的决心,让宵小之辈闻风丧胆,方能防微杜渐,消除缓战之险!”

王瑾被谢渊的目光扫得浑身颤,像被冰水浇透。

他手中的拂尘“啪嗒”

一声掉在地上,雪白的尘尾沾了灰,显得狼狈不堪。

慌忙去捡时,指尖抖得连拂尘杆都握不住,三角眼里的惊恐几乎要溢出来——那些被挪用的冬衣银,他虽未直接经手,却分了三成好处,此刻谢渊的话像在当众念他的罪证。

殿中檀香凝滞,连烛火都仿佛在为王瑾的慌乱而摇曳。

“守战之要,又在何处?”

萧桓的眼中多了几分赞许,身体微微前倾,显然被谢渊的论述吸引。

谢渊掷地有声,字字如金石落地:“在‘三实’:核粮草实数,不虚报浮夸;练边卒实功,不摆花架子;破二寇勾结之实,不被假情报蒙骗。”

他举起核查账册,册页上盖着都察院的朱印:“核粮草需都察院、户部、玄夜卫三司联查,交叉核验。

如山西都司报‘存粮十万石’,臣派御史暗查,实则仅六万石,那四万石的虚数,不是被虫蛀,是被层层克扣!

需严查追责,堵住贪腐的口子,这是守战的根基。”

“练边卒要去花架子,”

谢渊转向周毅,目光中带着痛惜,“周将军久在边镇,定知大同卫校场每日‘摆阵’给监军看,旗鼓整齐、阵列分明,可新卒拉弓不过三石,射箭连五十步靶都中不了。

需按实战标准考核:拉弓五石为合格,百步穿杨为优等,不合格者将领连坐,这才能练出真战力,而非纸上谈兵。”

周毅连连点头,想起那些在战场上因武艺不精而死去的弟兄,眼眶泛红,老泪在眼角打转。

谢渊的声音陡然压低,带着惊人的秘密:“破勾结之实,需玄夜卫深入敌境侦查。

臣已密令玄夜卫查北元与南越的往来,现所谓‘南北盟约’是伪造的!

镇刑司太监魏忠与南越奸细勾结,用假盟约逼朝廷轻战,他们好趁机倒卖军粮、私吞饷银——这才是他们急着开战的真正原因!”

这话如惊雷炸响,殿中顿时哗然。

李穆踉跄着后退半步,撞在案几上,“哐当”

一声带倒了烛台;王瑾面如死灰,双腿一软差点瘫倒,全靠柱支撑着才没倒下,三角眼里满是惊恐。

主战派的几位勋贵还想出声反驳,却被萧桓抬手制止。

他看着谢渊条理分明的三策,又看看李穆等人慌乱失措的神色,心中已有了决断。

萧桓拿起朱笔,在谢渊的奏折上重重圈注“再议”

二字,朱砂在泛黄的宣纸上格外醒目。

他抬眼时,目光锐利如鹰,扫过殿中:“谢卿的三策,句句戳在要害。

轻出是赌国运,拿边军性命、百姓生计当筹码;缓战是防松懈,需如履薄冰、日日警醒;守战是稳根基,用‘三实’之策筑牢长城——即日起,按‘三实’之策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