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章 德佑帝萧桓谕兵部户部内阁五军都督府边事诏(2 / 2)

尚书、五军都督府掌印官,于九月十三卯时齐集文华殿议事,议题三事:一议北元南越是否确有勾结,需据谢渊所附信物、卢景密报细究;二议南北兵力如何调度,京营是否可调、调多少,需核神枢营、神机营实额;三议粮草器械如何补济,除已拨粮草,需另筹南疆火器、北疆冬衣之费。

诸臣需各携舆图、账册,预拟策案,不得空言搪塞,朕将亲听议事。

其四,五军都督府掌印官赵晖即刻核查京营实有兵力,点验战马、火器、甲胄数目,造花名册呈览,若需调兵赴边,需明言将领人选、出兵日期,不得延误。

后股

朕闻汉唐之世,边患起于迟疑,亡于轻忽。

汉武帝因“马邑之谋”

迟滞,致匈奴长驱入塞;唐太宗因“安西兵少”

未补,致吐蕃陷龟兹。

前事不忘,后事之师。

今北元南越虽未大举,然异动之迹已显:北元游骑越长城而掠边民,南越兵卒架炮指关隘而挑衅,此非小寇,乃欲窥我疆土、扰我社稷。

若诸臣仍循常例、避嫌怨、玩时日,朕必罪其“误国”

,虽勋贵亦不宽宥。

大同为京师北门,谅山系南疆锁钥,两地安危,即社稷安危,朕已命通政司设“边报专递”

,日夜值守,诸臣有军情要务,可直呈御前,不必循常例。

束股

朕虽不敏,然知“民为邦本,边为民安”

北境将士冒霜雪守长城,南疆军民顶瘴疠护关隘,皆为保朕子民、守朕疆土。

诸臣受朕厚恩,食朝廷俸禄,当以国事为重,摒弃私见,筹良策。

兵部核情要实,不容虚谎;户部运粮要,不容迟滞;内阁议事要明,不容含糊;都督府备兵要严,不容懈怠。

朕之朱批“边事为重,不得延误”

,诸臣当刻于心、践于行。

收结

特谕:边事为重,凡涉军务,各衙门不得推诿,违旨者斩。

布告天下,咸使闻知。

钦此

德佑二十九年九月十二御笔

(圣旨尾钤“制诰之宝”

玉玺,朱笔亲批“九月十二夜三更拟诏,烛尽三枝,边事紧急,诸臣共勉”

,墨迹犹带御案檀香。

卷尾

九月十二日清晨,通政司驿卒捧着圣旨疾行出宫,朱红的封套在晨光中格外醒目。

兵部尚书李嵩接旨后,即刻换上戎装,带着幕僚驰向三边总督府;户部尚书王佐召集司官,在粮仓前清点粮草,车声辘辘响彻通州;内阁辅张辅连夜遣人通知诸臣,文华殿的灯笼提前挂起,案上已备好舆图与账册。

乾清宫的烛火终于熄灭,德佑帝萧桓望着窗外初升的朝阳,指尖仍残留着朱笔的暖意。

案上的边报已被整理成册,扉页上他亲笔写下“早定大计,以安万民”

——圣旨已,文武诸臣的行动即将展开,而这场关乎南北边疆的博弈,在皇帝的彻夜忧思与第一道圣旨的催促中,正从御案前走向朝堂,走向万里边关。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