已在朝堂埋下了正义的种子。
夫国法之威,不在雷霆之怒,而在证据之链;清官之幸,不在帝心之偏,而在公道之存。
德佑十九年的孟夏,狼山的盐引在国库中静静等待清算,诏狱署的舌钉堵住了谗言,而谢渊案头的《查案札记》,正翻开新的一页——那里写着:"
罪证或可焚,人心终难欺。
"
这场由听瓮揭开的阴谋,终将在后续的清算中,让所有藏在阴影里的名字,都暴露在阳光之下。
而御书房的青铜听瓮,依旧沉默伫立,仿佛在诉说:大吴的朝堂,纵有暗流汹涌,终有光照进来的时刻。
卷尾
《大吴史?刑法志》载:"
德佑十九年狼山盐引案,起于风宪官署焚证,终于御书房听瓮破谋,凡牵涉代王余党、外戚、镇刑司者三十余人,皆伏法。
"
当青铜听瓮的余响在御书房散去,当残页的墨迹在硫黄水中显形,当狼山的盐引映出飞鹰纹的残缺,这场由私欲编织的罗网,终于在证据的锋芒下裂开了缝隙。
德佑帝指尖的玉扳指叩过案几,不仅是对周显的震怒,更是对"
外戚干政宗室护奸"
的无声宣战——那道被揉碎在香炉里的懿旨,是帝心转向的第一道印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