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o4章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(4 / 4)

政能起死回生,全靠谢渊盯着盐引换战马,查缺额到每个卫所,连瓦剌商都怕他三分。

德佑帝的目光从保谢派的坚定,扫过倒谢派的嗫嚅,最后落在谢渊空荡荡的朝位上。

那里的金砖还留着淡淡的鞋印,是昨日谢渊站过的地方。

晨光从殿门涌进来,将"

正大光明"

的匾额照得透亮,皇帝突然提起朱笔,在保奏折与弹劾折上圈出同一个名字,力道之重,几乎戳破纸背:"

谢渊。

"

"

谢渊虽有失察之过,然查案有功,保境有绩,"

德佑帝掷地有声,"

着罚俸三月,仍掌风宪事,续查王林余党!

"

他将保奏折递给内侍,"

此折存档,让后世看看,大吴的朝堂,终究容得下直臣!

"

片尾

退朝时,霜花已在阳光下融化,赵衡望着保奏的奏折被内侍收起,白上的水珠折射出彩虹。

曾弹劾谢渊的李嵩走过来,两人相视一笑,无需多言——他们保的从来不是某个人,而是"

功过分明"

的国法底线。

倒谢派的官员低着头匆匆离去,张谦的袖中掉出半张纸条,被风卷到阶前,上面是"

三虎余党盼谢渊倒"

的残字,墨迹慌乱,像极了他们此刻的心境。

而风宪官署的废墟旁,谢渊正对着陈文赠的《会审录》呆,林缚匆匆跑来,手里捧着保奏折的抄本:"

大人,朝堂保奏的折子,能堆满半间屋!

"

谢渊抬头望向皇宫的方向,晨光里仿佛能看见那十八位官员的身影。

他握紧手中的残页,上面"

代王分润"

的墨痕在阳光下渐渐显露出更深的纹路——那是"

晋"

的轮廓,晋王府的狐狸尾巴,终于要藏不住了。

卷尾

《大吴史?名臣传》载:"

德佑十九年联名保奏,非私交之援,实乃公义之举。

十八位官员中,七人曾劾谢渊,然终以国法为重,反戈保奏,成朝堂奇观。

"

这场保奏的意义,远不止为谢渊洗冤。

当弹劾者放下私怨,以官阶担保公道;当皇帝看透推诿,以"

谁能接任"

直击要害;当废墟旁的残页显露出新的线索,大吴官场的清浊较量,已悄然进入新的回合。

午门的霜花会融化,但"

公道自在人心"

的信念,终将像谢渊手中的残页,在时光中显露出最清晰的纹路。

夫国法之立,非为束人,实为护直臣、惩奸佞。

德佑十九年的暮春,那场由反戈者主导的保奏,恰如一缕清风,吹散了官场的阴霾,让"

功过分明公私有别"

的底线,重新在朝堂扎根。

而这,正是大吴吏治拨乱反正的希望所在。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