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7章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(1 / 4)

卷语

《大吴户部志》载:"

户部者,国之司农也。

司农正,则仓廪实;司农邪,则社稷虚。

"

德佑十五年大暑,谢渊的勘合符扫过晋商总会的紫檀柜,《泰和号盐引底账》的"

拨盐记录"

栏里,"

周侍郎亲批"

四字在硫黄水中显形飞鹰纹,每笔勾勒都浸着户部侍郎的官印血——那个失踪三年的周龙,原来一直用大吴的盐引,为敌国铺就通途。

三年羁旅客,今日又南冠。

无限山河泪,谁言天地宽。

已知泉路近,欲别故乡难。

毅魄归来日,灵旗空际看。

巳初刻,谢渊端坐案前,指尖蘸取硫黄水,沿着《泰和号盐引底账》中"

周侍郎亲批"

五字的笔锋边缘轻轻涂抹。

靛青纸面骤然泛起涟漪,银线般的纹路逐渐清晰,勾勒出瓦剌图腾的轮廓——那展翅的飞鹰纹,正以周龙的批红为骨,在硫黄水的催化下现形。

"

神武朝旧制,"

他的指尖划过仍在渗色的纹路,目光如炬扫过堂下,"

官员批红例用素纹,周龙的批红为何藏此蛮夷图腾?"

林缚屏息凝神,手持放大镜逐笔比对马政司抄本与盐引批红:"

大人,"

他的指尖掠过"

周"

字框内两点,放大镜下墨色浓淡变化清晰可见,"

周侍郎真迹的两点间距七分,收笔带颤,"

翻开案头的盐引批红,朱砂圈点处改笔如出一辙,"

此改笔虽刻意模仿,却在顿笔时多了三分力,正是周龙早年在翰林院习字时的习气。

"

翰林院侍书的鉴定帖适时铺开,朱笔小楷工整严谨:"

笔迹同源,力透纸背七分,确系周龙亲笔改篡。

"

谢渊手持矿石缓缓靠近底账第37页"

拨盐三千引"

条,青灰色的砂粒受磁石吸引,在纸页上聚集成细小的瓦剌文"

戊午"

"

德佑十三年五月,"

他的指节叩击《瓦剌马政记》书页,烛火在眼底跳动,"

敌寇当月新增战马百匹,"

目光落在账册上,"

正好是三千引盐的换马之数。

"

字里行间的飞鹰纹在磁石微光中显形,十二根鹰羽根根分明,与周龙密信封口的火漆印完全一致——那是瓦剌右贤王部的图腾,每根羽毛都用太仆寺失窃的磁粉勾勒,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。

马政司抄本的"

马料调拨令"

摊开在验墨瓷盘上,医正小心翼翼地用银针挑起墨渣,置于瓷碟中细细研磨:"

松烟墨中混有瓦剌蓝宝石粉,"

他指着逐渐变色的墨汁,声音紧,"

此墨产自河套秘窑,与盐引批红的墨色同源。

"

谢渊将调拨令与盐引批红并置案头,目光如炬在两张纸页间来回逡巡,最终落在收笔处那抹微挑的笔锋上——那是周龙任户部主事时便有的习惯,如今却成了通敌的密码,每道笔痕都在无声诉说着背叛。

谢渊翻阅周龙的《官员考成簿》,指尖在"

德佑十二年家产"

条目上停顿片刻,声音低沉如重锤落地:"

年俸八十石,却在一年内骤增田宅千亩、商铺二十间,"

指腹划过纸页,"

其财资来源,"

顿了顿,"

恰与盐引缺额利润吻合。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