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2章 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(3 / 5)

渊的声音低沉如黄河夜渡,"

他们说预备仓的粮食比金子贵,所以用麦穗封签——麦穗头重秆轻,寓意民重官轻。

"

他指着王翱正在颤抖的手,"

可有些人,把《考课法》变成了保官符,把灾民的麦穗,变成了升官的铺路石。

去年曹州仓开仓,镇刑司批条让先收贿赂,再放粮食,这就是大人守护的资历成例?"

殿中烛花突然爆响,陈智趁机呈上叠成麦穗状的灾民信,每封信末都按着深浅不一的指印,有的还渗着血迹——那是灾民们用缝衣针刺破指尖按的:"

这是十七州县百姓联名信,按《大吴民本条例》,民状可直达天听,无需经州县转呈。

信纸上的黄河泥沙,是他们从决口处捧来的,每粒都沾着亲人的血。

"

王真见势不妙,故意打翻玉盏,蟹羹汤汁溅在灾民信上。

谢渊眼尖,现信角水痕处浮出镇刑司暗纹——那是用黄河水调和密墨绘制的獬豸纹,遇水显形,与去年决口处查抄的贪腐密报上的暗纹相同:"

王公公,这暗纹与您密室中的印泥纹路一致吧?您用灾民的血墨写密信,就不怕河神收了您的魂?"

"

陛下,这是栽赃!

"

王真的尖啸惊飞檐角栖鸟,却被玄夜卫按在食案上,他袖中掉出的玉盏底座滚到谢渊脚边。

谢渊用验料锤敲开底座,露出指甲盖大小的账册,密密麻麻记着"

河道总督例银仓政改字费"

,每笔数目都与《预备仓十二则》中被篡改的条款对应,例如"

灾前三验"

改为"

秋后查勘"

旁注"

收银五千两"

德佑帝的手指划过"

德佑十三年九月,曹州仓改灾前三验为秋后查勘"

的记录,突然捏碎玉盏,碎片扎入手掌:"

王翱,你收的例银足够修三座永济渠,却让灾民吃霉变粮!

你摸着良心说,这考课黄册上的资历二字,是不是拿百姓的命换的?"

王翱扑通跪地,额头磕在刻着蟠龙的地砖上,声音带着哭腔:"

陛下,臣是被胁迫镇刑司拿臣家人性命相逼"

"

胁迫?"

谢渊冷笑,展开从王翱书房搜出的《考课法》批注本,内页"

资历"

条旁用小楷写着:"

谢渊若擢,河官皆危,吾辈财源断矣"

,"

贪腐"

条旁注"

可通融,例银三分归己"

,"

这是胁迫么?您在吏部十年,借考课之名,行保贪之实,连镇刑司的例银都敢收!

"

他转向德佑帝,"

《诸司职掌》载,都察院职在提督各道,察举不法,臣总领河工,正是遵祖宗成法,何来越职之说?"

陈智趁热打铁,翻开《大吴官制》"

都察院"

篇:"

太祖武皇帝定例:风宪官(都察院官)可越品级纠劾,可预军国重事。

谢渊身为左都御史,擢升右都御史,乃风宪官正常迁转,且有河防专断之责,正合提督水利之职!

"

德佑帝猛然起身,袍袖带倒案上的《预备仓十二则》,酒渍在"

开仓验粮"

条上晕染,却掩不住纸页间的麦穗香:"

朕意已决——谢渊擢升都察院右都御史,赐河防专断银印,总领天下河工与预备仓,遇事可先斩后奏!

"

他盯着王真被拖走的方向,"

<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