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o7章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(1 / 4)

卷语

《吴史?职官志》载:"

巡按御史还朝,必斋戒三日,具衣冠,备文牍,以候圣裁。

"

德佑十年冬,谢渊巡晋事毕,于按察司衙门斋戒沐浴,案头七十二箱宗卷封条泛着冷硬的紫铜色,每一道蜡痕都凝结着三晋大地的冤屈与真相。

德佑十年冬,谢渊于按察司衙门斋戒沐浴毕,青布圆领袍上犹带皂角清香。

案头七十二箱宗卷以浸蜡桑皮纸包裹,紫铜封条经按察司主簿三验:一核印泥成色,二校封纹走向,三验箱角暗记,最终钤盖"

山西巡按御史"

紫铜大印,蜡痕在烛下泛着冷硬的光。

劝君莫惜金缕衣,劝君惜取少年时。

花开堪折直须折,莫待无花空折枝。

德佑十年十一月廿七,太行山道暮色四合。

娘子关驿站值房内,豆油灯芯爆起火星,将谢渊批注《考成簿》的影子投在土墙上,恍若判官执笔。

狼毫悬在"

李通判侵吞赈粮案"

处,墨汁在"

需附泽州耆老口供三纸,高平粮价碑拓片二幅"

旁晕开小团墨迹,与窗外风雪撞击窗纸的声响,共同织就三晋百姓的呜咽。

他独坐值房,逐页核验《巡晋奏报》,狼毫在"

晋王分润盐税"

处停顿——此节已用《内承运库采买账》《盐引勘合簿》《潞安驿站密信》三重物证互为印证。

忽闻窗外马蹄声碎,驿道扬起的烟尘中,晋王萧泓的玄色旗幡若隐若现,暗卫袖口的紫金麒麟纹在风雪里闪烁,与宗卷中记载的王府私军标识分毫不差。

谢渊按了按腰间关防,根据《大明会典》卷四十八"

巡按还朝仪"

,他需在三日内完成:一诣都察院缴关防,二赴吏部呈《考成簿》,三往通政司递《封事疏》。

然此刻案头除宗卷外,另备《荒政辑要》修订稿、《驿传禁约》刻本,皆用山西百姓联名按红指印的桑皮纸装订——这些未入官制流程的"

证据"

,恰是三晋大地最真实的声音。

更夫敲响子时的梆子,谢渊吹灭烛火,黑暗中唯有宗卷封条的磷光点点,如同潞安驿站纵火案中未熄的余烬。

他知道,明日启程时,按察司门前将陈设"

巡按仪仗"

:青伞二、桐棍四、皮槊二,看似依照《舆服志》规制,实则每根皮槊中空,可藏《晋王府私军名册》《镇刑司密档》等紧要证物——这是他在《会典》仪轨外,为应对宗藩势力设下的"

暗桩"

雪片扑打窗纸,谢渊摸了摸贴胸存放的《禅位仪轨》抄本,德佑帝朱批的"

宗藩不得干预刑名"

八字在衣料下烫。

当驿丞送来五更粥时,他正对照《礼部归朝仪注》,用朱砂在《考成簿》封面画下第三道防伪暗记——那是唯有三法司主官能辨的"

永熙朝审"

密符。

晨雾漫过按察司飞檐时,七十二箱宗卷已整齐码放骡车。

谢渊整肃乌纱帽,见车辕两侧按例插着的"

肃静回避"

牌,背面却用晋王府密信同款辰砂,暗绘着山西十七处盐场的舞弊证据链。

他抚过车轼上的紫铜铃,铃声与腰间关防相叩,竟与七年前离京时的启程铃音,在风雪中形成微妙的呼应。

驿道尽头,镇刑司的缇骑身影渐近。

谢渊掀开舆帘,见为百户靴底沾着的红胶土,恰与宗卷中记载的晋王府私矿土质吻合。

他按了按藏在《大明会典》中的密折,上面用极小朱笔写着:"

晋王暗卫三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