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7章 但凭铁证剖迷雾不负苍生不负君(1 / 3)

卷语

《吴史?刑狱志》载:永熙十三年,太子萧桓圈禁后,诸王势力犬牙交错。

谢渊以《武库甲仗谱》《户部钱法考》等典籍为刃,从兵器砂模、铜绿残笺等细微物证入手,层层撕开秦王收编武备、赵王私铸钱币等阴谋。

其查案过程,既显古代刑侦之缜密,更揭九王夺嫡之残酷,堪称朝堂博弈之典范。

九阙风云起暗尘,权衡交错几沉沦。

但凭铁证剖迷雾,不负苍生不负君。

永熙十三年腊月廿七,未时三刻。

京营兵器库内寒气砭骨,新制甲胄堆叠如山。

秦王萧槿身着玄甲,立于高台之上,高声号施令:“旧甲尽换,即日起戍卫更严!”

士兵们齐声应诺,声震屋瓦,却不知这道命令背后藏着惊天阴谋。

谢渊混在士兵之中,手持放大镜悄然靠近新甲胄。

他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,紧盯肩甲内侧:“周立,取《武库甲仗谱》,查三年前赵王铁坊模具记录。”

声音低沉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。

周立双手微微抖,匆忙捧来典籍:“大人,这甲胄砂眼排列……”

“呈北斗状,与赵王铁坊旧模具分毫不差。”

谢渊放大镜下,砂眼的特殊排列清晰可见,“但这淬火痕迹……”

他俯身细嗅,眉头紧锁,“松木燃烧后的焦香中混着特殊松脂,取太子旧部私藏的松木样本,立即比对成分!”

片刻后,检验结果出炉。

谢渊猛地拍案而起,眼中满是怒火:“果然是用太子旧部的松木烧制!

秦王以整肃京营为名,行吞并废储武备之实!”

他的目光扫过兵器架上的长枪,枪缨穗的缠线颜色刺得他双眼生疼,“去查太子甲胄的染料记录,还有京营采买文书,我倒要看看,是谁在背后默许这种勾当!”

此时,秦王走了过来,似笑非笑地看着谢渊:“谢大人这是在查什么?莫不是信不过本王的整肃?”

谢渊转身,拱手行礼,语气却冷若冰霜:“秦王殿下误会了。

下官职责所在,见这甲胄工艺蹊跷,不得不查。

若殿下问心无愧,想必不会介意下官秉公办事。”

秦王脸色一沉:“哼,本王行事光明磊落,岂容你置疑!

不过是些工艺细节,何必小题大做?”

“事关武备,半点马虎不得。”

谢渊直视秦王,毫不退缩,“若甲胄来源不明,日后出了差错,殿下担当得起吗?”

两人对峙间,气氛剑拔弩张。

周围士兵大气都不敢出,生怕一不小心就成了这场权力博弈的牺牲品。

同日酉时,赵王萧桭在王府大摆宴席,六部侍郎悉数到场。

觥筹交错间,欢声笑语不断,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,然而,这不过是掩盖阴谋的表象。

谢渊乔装成仆役,穿梭在人群中,目光如炬,密切留意着每一个细节。

宴席散后,他迅截取残笺,带回验功房。

“笺纸夹层嵌有铜屑,取《户部钱法考》,比对私铸铜钱废矿渣特征。”

谢渊将残笺置于显微镜下,神情专注。

很快,结果出来了。

他猛地站起,声音中带着震惊与愤怒:“完全吻合!

赵王竟敢私铸钱币!”

他又现砚台残留的墨锭含砷,脸色愈凝重:“黑驼山铁矿伴生矿特征,这是秦王私矿的标志。

看来,赵王与秦王早已勾结!”

最关键的证据,来自侍郎们袖底的铜绿。

谢渊用放大镜反复观察,对照《工部冶金图》,声音冰冷:“与赵王私铸铁坊‘用醋淬铜’的防锈工艺一致。

这场宴席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