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7章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(1 / 4)

卷语

《大吴会典?兵卫志》载:“藩王调兵,须持兵部勘合文书,钤盖五重火漆印信,印文形制、熔封温度皆有定式,违者按谋逆论处。”

永熙八年秋,当宋王萧楷请调热河驻军的奏折递入大内,朱砂批阅的墨迹未干,秦王府与赵王府的密使已在官道上交错疾驰。

这场围绕军权的暗战,将谢渊卷入了比江西冤案更凶险的漩涡——在那里,宗室的权欲与律法的尊严激烈碰撞,每一个证据的浮现都可能掀起朝堂的惊涛骇浪。

鱼鸟犹疑畏简书,风云常为护储胥。

徒令上将挥神笔,终见降王走传车。

乾清宫内,龙涎香混着奏章的墨味在空气中弥漫。

宋王萧楷的调兵奏折摊开在御案中央,明黄封皮上的火漆印泛着暗红光泽。

永熙帝萧睿咳嗽着抚过奏折,冕旒随动作轻晃,十二串玉珠撞击声里藏着难以掩饰的疲惫。

“宋王此奏,诸位爱卿怎么看?”

皇帝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。

秦王萧槿踏出一步,蟒纹补服扫过金砖地面,出细微的摩擦声。

他垂眸盯着奏折,语气却似含着冰刃:“热河驻军拱卫京畿,宋王无正当缘由请调,其中必有蹊跷。

若边疆守备空虚,外敌趁虚而入,谁来担此重罪?”

赵王萧桭冷笑一声,袍袖挥动间,暗藏的密报露出一角:“秦王殿下倒是关心边防。

可据臣所知,盛京将军近日频繁与秦王府书信往来,骁骑营无端整备,这又作何解释?莫非殿下想在京畿养一支私军?”

谢渊站在御史班列中,目光紧锁奏折封皮的火漆印。

那三叠竹纹边缘参差不齐,火漆表面有明显的二次熔封气泡。

他想起前日在宗人府翻阅旧档时,宋王府三年前就该改用的徽墨火漆,此刻却依旧是神武年间的铁砂配方。

再抬眼,瞥见宋王袖中若隐若现的火漆残片,竹节处多出的刻痕与奏折上的印记如出一辙,心中警铃大作。

兵部大牢的潮气渗进砖缝,腐臭混着铁栅栏的铁锈味扑面而来。

谢渊踩着黏的稻草走近草堆,靴底碾过一只腐烂的老鼠,出令人牙酸的声响。

被劫的军饷押官蜷缩成虾米状,右手掌心朝上,三叠竹纹的灼伤在摇曳的油灯下泛着诡异的青紫色。

他蹲下身,从袖中取出包着《卫所火漆谱》的油纸包,指尖捏住验印锥——这是宗人府特制的黄铜工具,锥头刻着细密的螺旋纹,专用于火漆痕迹鉴定。

"

把灯移近些。

"

谢渊沉声吩咐,锥尖轻点押官掌心,灼伤边缘的气泡在火光下清晰可见,"

《火漆谱》卷三载,"

他翻开谱牒,烛影在泛黄纸页上跳动,"

藩王私制火漆若掺庐山铁砂,熔封时需升温两成,"

锥尖顺着气泡分布划出弧线,"

如此才会形成这种梅花状气泡群——"

忽然抬眼,"

与永兴十九年宁王榷卫案的灼伤记录,"

验印锥重重敲在谱牒配图,"

分毫不差。

"

押官的身体剧烈抽搐,稻草在背下出细碎的响声:"

大大人"

他的嘴唇青紫,冷汗顺着额角滴在灼伤处,疼得浑身战栗,"

他们给小的看调令,"

喉间出破风箱般的喘息,"

火漆印上的竹节有刀刻的纹路"

谢渊的验印锥突然顿在半空,三年前在宗人府见过的宁王旧档浮现眼前:榷卫铁环的火漆印,确实在竹节处有三道刀刻暗记。

"

是三道横刻?"

他的声音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