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语
《大吴会典?宗人府》卷四十一载:"
凡宗室玉扣赏赐,必于造办处黄册详录:形制为蟠龙纹,火漆用庐山赤铁砂七钱、太行松烟墨三钱,颁赐时须亲王以上具名。
"
永熙七年孟春正月,乾清宫丹墀的积雪被朝靴碾成冰渣,太子萧桓望着父皇冕旒在九龙壁投下的晃动阴影,指节捏得泛白,象牙笏板边缘的蟠龙纹深深嵌入掌心——那是去年冬至,永熙帝亲手将"
监国之宝"
系在他腰间,此刻却像条冰冷的锁链,勒得他喘不过气。
丛菊两开他日泪,孤舟一系故园心。
寒衣处处催刀尺,白帝城高急暮砧。
永熙八年顺天府丞赵焕章的官靴在青石板上敲出急促的节奏,腰间火漆印磨损的痕迹在晨光中格外明显。
萧桓正在东暖阁细读《皇吴祖训》,朱笔停在"
亲王不得私设榷场"
的批注处,墨汁在宣纸上晕出小团阴影。
"
殿下,"
赵焕章伏地时官服下摆沾满雪水,"
西市恒通当铺突命案,掌柜的舌根嵌着半枚玉扣。
"
鎏金托盘上,半枚玉扣泛着温润的光泽,蟠龙尾端三圈缠枝纹清晰可辨。
萧桓指尖划过扣身,触感与去年中秋赏赐给东宫长史的那枚分毫不差,火漆残留的暗红在阳光下透出松烟墨的沉郁。
"
何时接的报案?"
他的拇指碾过扣身云雷纹,眼尾余光扫过赵焕章袖口——那里沾着与当铺账册相同的火漆碎屑。
"
回殿下,"
赵焕章面色将白,掌心在青石板上按出水痕——那是官靴踏过丹墀积雪后,融水混着朝靴的皮料色素留下的印记。
他盯着萧桓笏板上的蟠龙纹,突然现尾端那圈缠枝纹比记忆中多了道划痕——定是方才叩时磕在砖缝里所致。
"
案于三日前丑时初刻,"
他听见自己的声音在空阔的东暖阁里颤,袖口的火漆碎屑随着手臂抖动落在金砖上,"
顺天府今日辰初接报后,卑职即刻即刻整理卷宗呈送。
"
雪光从雕花窗棂斜切进来,照见他额角的汗珠混着雪水滑落,在下巴尖凝成冰晶。
萧桓手中的朱笔还停在《皇吴祖训》"
亲王不得私设榷场"
的批注处,墨汁已在宣纸上晕出核桃大的阴影,像极了三年前宁王私庄被焚时的焦痕。
赵焕章忽然想起,顺天府的封印木漆正是从赵王府库房领的陈年老漆,此刻腰间火漆印的磨损处,正透出与当铺账册相同的赤铁砂光泽。
萧桓的指腹按在舆图西市位置,那里用朱砂标着赵王府的阴影范围,笔尖在"
恒通当铺"
四字上划出破纸的力道:"
火漆封印与账册一致?"
见对方点头,他忽然冷笑,声音混着呵出的白气:"
好个恒通当铺,当票编号乙酉七十三,当的是庐州抗税人家的田契吧?"
刑部北镇抚司的刑房里,炭火烧得通红,谢渊的青铜放大镜在玉扣表面缓缓移动,镜片上的哈气反复凝结。
"
火漆残留,"
他用银签轻轻刮取碎屑,放入白瓷碟中滴入黄酒,淡红的泡沫立即泛起细小微光,"
赤铁砂占七成,松烟墨三成,"
对照泛黄的《宗人府器物谱》,指尖在"
东宫蟠龙扣"
条目下划出重线,"
与三年前太子赏赐属官的制式,分毫不差。
"
司吏捧着染血的当票踉跄闯入,编号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