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章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汉家陵阙动秋风(1 / 4)

卷语

《大吴会典?榷场》卷四十一载:"

凡宗室设榷场者,须呈三法司会签,配卫所防私,榷税银两分解户部、八分充卫所廪饷。

"

谢渊将泛黄的《庐山卫所图》铺在青漆案上,十七处朱砂点与十二座卫所图标恰成环形,像道铁箍紧紧扣住舆图中央的"

庐山隐田"

四字。

他的验印锥在"

星子镇榷场"

标记上顿了顿,锥尖映着烛火,在图上投下小小的阴影,恍若茶农们被压榨的生存空间。

闻道长安似弈棋,百年世事不胜悲,汉家陵阙动秋风。

永熙七年春分,庐州府衙的春雨渗过窗纸,谢渊的验印锥在舆图上划出十七个红点——那是宁王生前所设榷场。

"

周立,"

他的笔尖停在"

星子镇榷场"

,"

把卫所盘查记录与榷场税单对照,"

锥尖轻点卫所图标,"

看茶农运茶出入,是否都要盖双重火漆印。

"

手指抚过图上的卫所防线,谢渊想起太学典籍里的《卫所屯田考》:"

卫所环布,实则为宗室圈地张目。

"

三年前在魏王旧庄现的环形布防图,此刻正与眼前舆图重叠,连卫所间距都分毫不差。

"

周立,"

他忽然开口,验印锥在十七处榷场间划出弧线,"

把宣德年间的《禹贡图说》取来,比对隐田边界与榷场的方位。

"

案头油灯突然爆响,灯芯溅出的火星落在图上,将"

军屯"

二字映得通红。

谢渊看着图上的环形布防,忽然想起江西抗税茶农的血书——那些用指血画的隐田边界,竟与眼前的榷卫铁环完全重合。

原来宁王早在十年前,就借着《皇明祖训》中"

宗室可设卫所防边"

的条款,将榷场与卫所结成铁环,把庐山隐田变成了自家私库。

河工送来了新捞出的黄册残页,浸满淤泥的纸页上,朱批"

宁王府隐田三千顷"

的"

三"

字已漫漶不清,但"

千顷"

二字仍清晰可辨。

谢渊用验印锥轻轻刮去泥渍,残页边缘的火漆痕让他瞳孔骤缩——那是宗人府玉牒专用的庐山枯叶混铁砂火漆,与襄王棺椁、宗人府焚档处的痕迹如出一辙。

"

大人,这黄册残页的形制,"

周立捧着《鱼鳞图册》比对,"

像是洪武年间的官册。

"

谢渊的验印锥在舆图上划出深痕,将黄册残页与卫所图重叠:隐田边界与榷卫铁环严丝合缝,连卫所箭楼的朝向,都对着隐田中心的茶田。

他忽然想起《榷场税则》里的夹注:"

八分充卫"

的税银,最终都进了宁王私军的腰包,而两分"

入官"

的税银,不过是给朝廷的遮羞布。

窗外的春雨淅淅沥沥,打在窗纸上沙沙作响。

谢渊望着图上的环形布防,仿佛看见无数茶农被困在铁环中,被榷场税逼得卖儿鬻女,被卫所兵打得遍体鳞伤。

而宁王的私军,正用茶农的血汗钱打造兵器,图谋着九王夺嫡的大棋。

验印锥在"

宁王府隐田"

四字上敲出清响,谢渊忽然轻笑——铁环虽坚,却困不住天下悠悠之口;黄册虽残,却记着宗室累累罪行。

他知道,自己手中的验印锥,终将像把钥匙,打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