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语
《大吴律?刑律》载:"
诸审案时犯人暴毙,承审官须即时具结状,申送三司备案。
仵作验尸必依五法:一观七窍有无溢血、白沫,二察指甲是否青黑、蜷缩,三验皮肤有无针孔、紫斑,四探喉间是否残留药渣,五辨衣物是否沾有毒粉。
若系毒毙,需详记毒物色味、作时辰,绘《毒毙图》附卷。
承审官若隐匿刑伤、谎报病毙,以故纵论:仵作知情同谋者,杖一百,配烟瘴之地;主官失察者,杖八十,降四级调用;通同舞弊者,斩立决,家属没入官为奴。
其失于验明毒类、错判死因者,仵作杖六十,革除功名;主官以失察罪,杖五十,罚俸三年。
"
赵客缦胡缨,吴钩霜雪明。
银鞍照白马,飒沓如流星。
永熙六年冬月,九江按察司的审讯室寒气逼人。
谢渊盯着陈懋眉骨下的刀疤,那道斜贯眼角的旧伤在烛火下泛着青白,与宗人府档案里魏王案画押房的刑讯记录画像分毫不差。
他的手指划过案几上的界石玉佩,玉坠刻着的"
宁"
字在陈懋瞳孔里投下阴影,对方袖口的茶渍在粗布上晕染出不规则的形状。
"
谢渊的验印锥在案几上敲出三记短点,铜尖与黄花梨木纹碰撞出清越声响:"
同知大人可记得,"
他翻开宗人府调阅的刑讯图谱,"
魏王府长史遇刺案,凶手左眉骨下的刀伤,与您这道疤的走向、深浅分毫不差——当时画押房的《刑案绘像录》,可是盖着大理寺的朱砂官印。
"
陈懋的喉结重重滚动,刀疤在烛火下扭曲成怪物的形状:"
御史大人仅凭一幅画像便定人罪名?"
谢渊将三司会验的土壤报告推至陈懋眼前,三张色卡并排铺开:"
庐山隐田红壤含沙三成,"
他用银针挑起靴底泥样,"
而江州茶引司地处平原,土壤含沙量不足一成。
"
针尖突然刺入茶梗碎屑,"
更妙的是,这些茶梗的叶脉走向,与田册火漆印里的纤维完全一致——宗人府火漆房的匠人说,这种螺旋纹,只有庐山五老峰的野茶才会生长。
"
陈懋的指节因用力而泛白,却仍强作镇定:"
张某巡察庐山时沾染泥土,何足为奇?"
"
巡察?"
谢渊突然翻开《九江府衙日志》,"
今年三月初七,您申报病假,却在宗人府火漆房外出现——"
他抽出火漆房的出入记录,"
守吏记得,您袖口沾着的蜡渍,与田册火漆的熔点相同。
"
验印锥突然抵住火漆样本图,"
这种能掺入茶梗的特制火漆,配方藏在宗人府典籍库,而能接触典籍的,只有当年在魏王府当账房的人。
"
陈懋拍案而起,烛台里的牛油泼在案几上:"
空口无凭!
"
谢渊不慌不忙取出验印锥:"
锥柄刻着风宪二字,"
他展示锥尖的磨损痕迹,"
与宗人府失窃的三号验印锥完全吻合——匠人说,这种菱形缺口,是几年前您在魏王府改动火漆时留下的。
"
烛芯突然爆出灯花,审讯室陷入三息黑暗。
谢渊的绣春刀已横在陈懋颈侧,刀锋贴着对方跳动的血管:"
玉牒链响。
"
他低声道,"
十三节青玉链,宗人府每年只打造三副,上一副出现在七年前御史刺杀案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