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语
《大吴会典?舆服志》载:"
文武官补服纹样,公、侯、驸马、伯用麒麟、白泽;文官一品仙鹤,二品锦鸡,三品孔雀,四品云雁,各依《三才图会》定式,违禁者杖责八十。
若私绣断刀、矿镐等兵器图案,或于补服夹层暗藏匠人断指编号者,无论品秩,俱以谋逆论处,家属没入官奴,田产充作军饷。
"
永熙三年八月十五,奉天殿檐角铜铃随秋风轻振,谢渊的獬豸冠缨拂过胸前青金石纽扣,目光如炬扫过班列——户部尚书王承恩的云雁补服右襟,第三颗玉扣下方的云纹绣线间,泛着与应天府官服库藏品不同的暗沉,像是被某种矿质颜料经年浸染,与他三日前在魏王府私窑遗址捡到的、黏着匠人骨殖碎屑的陶片,有着诡谲的色泽呼应。
独自莫凭栏,无限江山,别时容易见时难
永熙三年八月十五,辰时三刻。
奉天殿内沉香缭绕,七十二根金丝楠木柱映着初升朝阳,将官员补服上的禽鸟兽纹染成鎏金之色。
谢渊按剑而立,獬豸补服的青缎下摆垂落如瀑,袖中铁尺的冷光映着殿中"
匠人张七造"
的金砖地面——七年前父亲血谏时留下的靴印,此刻正与他的脚步重合。
"
户部尚书王承恩,"
谢渊的声音惊起殿角栖鸟,"
请上前验看补服。
"
王承恩手中玉笏"
当啷"
落地,云雁补服剧烈颤动:"
御史大人何出此言?"
他后退半步,腰间玉带撞在殿柱上,补服后襟的云纹褶皱里,那抹不自然的暗沉愈明显——这种介于砖红与靛青之间的色泽,恰是《矿徒名册》里记载的、魏王府私窑为掩盖匠人血渍而特制的混色染料。
谢渊冷笑,铁尺"
呛啷"
出鞘三寸:"
何须装聋作哑!
"
左手猛然扯住对方衣襟,右手铁尺挑开里衬——藏在云雁羽翼纹路中的细小划痕豁然显现,看似普通的补子夹层,竟用矿粉混着人织就经纬,每一道接缝处都暗藏针尖大小的"
丙巳"
刻痕,与第七集匠人骨殖上的断指编号形成肉眼难辨的呼应。
殿中喧哗声此起彼伏。
玄夜司千户捧出《补服查验黄册》,册页间夹着应天府染坊的税单:"
自永熙元年起,王大人的补服染料来源异于常制,"
他的手指停在"
非官用物料"
批注处,"
其色值与青龙山矿洞渗水长期浸泡的陶土光谱一致。
"
"
御史台竟敢当廷辱官!
"
吏科给事中张淳突然暴起,袖中寒芒闪过。
谢渊早有防备,铁尺横挥间火星四溅,张淳袖口露出的矿纹刺绣——那是用匠人断指血混合矿粉绣成的图案,正与第三集河套回函的密语显影剂成分相同。
同一时刻,六部班列中竟有七员大臣同时按剑,补服暗纹在动作间拼合成魏王府私军图腾:断刀斜贯矿镐,刀脊处嵌着极小的"
丙巳"
编号。
谢渊的余光扫过他们的手腕,七枚孔雀蓝袖扣泛着冷光——这正是魏王府官窑特有的"
烈"
字纹釉色,与第八集行辕刺客的袖扣如出一炉。
"
拿下!
"
谢渊的断笏重重砸在青铜律案上,惊落案头《皇明祖训》扉页。
玄夜司校尉应声涌入,甲胄撞击声中,为千户高举《逆党名册》,黄绫封面的獬豸纹缺角在阳光下格外刺眼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