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2章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(1 / 2)

卷语

《大吴会典?兵器》载:"

凡私铸军器获罪者,所用范模须交御史台核验,刻匠人姓名于柄,浅凿三寸,填以朱砂。

若范模缺角、刻痕模糊,必追诘匠人下落,违者杖责百斤。

"

永熙三年八月初九,谢渊的獬豸冠缨拂过御史台的青铜门环,手中捧着的弩机范模沉甸甸压着袖摆,范模凹槽里嵌着的砖窑红土簌簌而落——那是七年前郑州砖窑崩塌时,匠人陈六被埋前用血手抠下的残土,此刻正与范模底部"

丙巳零一陈六"

的刻痕,在秋阳下泛着暗红光泽。

利剑不在掌,结友何须多

永熙三年八月初九,巳时初刻。

奉天殿的鎏金兽香炉换了龙涎香,缭绕烟雾中,谢渊双手托起弩机范模,范模上的神臂弩纹路在晨光里清晰可见,弩身刻着的"

秋祭"

二字边缘,还留着新鲜的凿痕——那是三日前从魏王府私军营地缴获时,逆贼仓促销毁证据的痕迹。

"

此乃永熙二年铸造神臂弩的范模,"

谢渊的铁尺轻点范模底部,"

丙巳零一陈六"

六字刻痕深浅不一,"

据《匠人籍》记载,陈六于永熙元年腊月被魏王府强征,"

目光扫过殿中亲王,"

断去右手食指后,逼其刻范铸弩。

"

殿中响起兵器相撞声。

谢渊看见,襄王萧漓的玉圭猛地磕在丹墀上,玄夜千户展开私矿账册,每一页纸角都沾着青灰色矿渣:"

魏王府三年盗采铜矿二十万斤,"

账册"

用途"

一栏全是"

王府用度"

,却在页脚用极小字体记着"

匠人血祭弩机"

,"

应天府同知可证,每炼铜百斤,必有三名匠人断指。

"

萧烈的赭衣锁链哗啦作响,忽然指向谢渊手中范模:"

御史台久不掌军器,"

他的声音混着龙涎香,"

怎知这范模不是你等寒门子弟伪造?"

目光扫过户部尚书王承恩,"

我大吴宗藩拱卫社稷,却遭此等诋毁,天下宗王寒心!

"

王承恩的山纹补服微微颤动,谢渊敏锐捕捉到其瞳孔骤缩的瞬间——那是去年秋审时,因贪墨漕粮被弹劾的官员,在供状面前共有的惊惶眼神。

这位掌管天下矿税的重臣喉结重重滚动,面色青白交加如补子上的山纹与云纹错叠,右襟第二颗玉扣因指节用力绷出歪斜褶皱,露出的脖颈处泛着不自然的潮红,恰似深宅密室中久不见光的古玉,在火漆印下透出的病态光泽。

"

王爷所言极是,"

他的声音带着金石相撞般的颤音,袖摆拂过丹墀时带起的细尘,与范模凹槽里嵌着的应天红土,在阳光下诡异地闪烁着相同的暗哑色泽。

谢渊的笏板突然砸在青铜律案上,惊得王承恩后退半步:"

户部尚书掌管矿税,"

笏身"

铁骨冰心"

四字映着阳光,"

应天府三年矿税减半,你竟不知魏王府私采?"

他抖开《匠人断指录》,三十七张断指拓片铺陈丹墀,"

陈六等匠人右手食指截面呈焦黑色,"

指向范模刻痕,"

正是被魏王府铁钳烙断后,用残指刻范的铁证!

"

萧烈的瞳孔骤然收缩,赭衣下的肩膀微微颤。

谢渊趁机呈上《魏王府私军名册》,每一名私军的籍贯都对应着失踪匠人: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