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6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(1 / 2)

卷语

《大吴会典?验骨》载:"

凡验匠人骸骨,必分三法:一观指掌,断指者必有刀痕,灼伤者可见焦骨;二察躯干,压痕若呈砖窑青砖纹,则为塌方所致;三辨死状,握物而亡者需详查手中残留物,记明入册。

骸骨造册需注籍贯、工种、伤处,由御史台与工部联署,违者杖责三十。

"

永熙四年六月十一,邺城魏王府地窖的腐土味混着铁锈味,谢渊的獬豸冠缨垂落如帘,见仵作李师傅正持骨尺丈量骸骨指骨——那是七年前父亲查砖窑案时,亲手所制的验伤工具。

一寸山河一寸血,十万青年十万兵

永熙四年六月十一,巳时初刻。

地窖石壁的渗水沿着"

丙巳"

编号缓缓滑落,谢渊的绣春刀鞘磕在青石板上,惊起蛰伏的鼠群。

仵作李师傅的银簪刺入"

丙巳-17陈七"

的指骨,腐骨间竟露出金属反光:"

谢大人,指骨刀伤分三刀,"

他的声音像浸了地窖的潮气,"

第一刀断筋,第二刀去甲,第三刀"

"

第三刀取指节。

"

谢渊的断笏突然敲在验骨册上,笏身"

铁骨冰心"

四字被潮气洇开,"

七年前砖窑案,陈七正是被斩三刀断指。

"

他望向李师傅手中的骨尺,尺身"

泰昌元年制"

的刻痕与父亲手札中的记载分毫不差——这把骨尺,曾丈量过三十七具砖窑匠人残肢。

李师傅翻动验骨册,三百张桑皮纸上,"

灼伤压痕断指"

等死因用朱砂圈点,与七年前《砖窑伤亡登记簿》的墨渍重叠:"

大人你看,肋骨压痕呈工字形,正是砖窑穹顶青砖的排列纹。

"

他用银针挑开骸骨齿缝,竟取出半粒烧透的陶土——那是匠人被埋时,咬在口中的砖窑残片。

未时初刻,谢渊捧起"

丙巳-四十刘二"

的头骨,额角凹痕的弧度让他瞳孔骤缩——这与父亲手札中"

砖窑木架坍塌,横梁砸中七人"

的记录完全吻合。

更漏司校尉呈上的《魏王府私窑图》在地上铺开,每个窑洞编号旁都注着"

活埋焚尸"

,其中"

丙巳位"

的炭化层深度,恰与骸骨的焚烧程度对应。

"

刘二是丙巳位烧火工,"

谢渊的指尖嵌入掌心血肉,"

我爹当年在砖窑废墟捡到他半片工牌,背面还刻着烈字火印。

"

他忽然注意到刘二的右手骨呈握棍状,指节老茧间嵌着砖窑红土——那是握着火钳拨弄窑火的姿势,与七年前匠人焦尸的姿态一模一样。

申时初刻,陈虎突然从骸骨堆中捡起半块青石,碑阴的火漆在阳光折射下显出血字:"

丙巳位匠人三十有七,断指刻范"

被凿去的刻痕边缘,隐约可见"

陈六王七"

等名字,正是《砖窑迷踪》中失踪的匠人。

谢渊用醋涂抹残碑,"

魏烈"

二字的火印下,渐渐浮出"

丙巳零一陈六,断指三,焚于秋狝"

的小楷——那是父亲的笔迹。

"

大人,这是当年砖窑的纪事碑!

"

陈虎的声音带着哭腔,碑角的獬豸纹残章,与谢渊断笏的纹路严丝合缝。

更漏司军士从碑底暗格取出的丝绢,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