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o章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(1 / 2)

卷语

《大吴会典?朝会仪轨》载:"

京官面圣,需备三证:一曰人证,二曰物证,三曰书证,缺一则不得言事。

"

永熙三年秋,谢渊集匠人骨血、藩王密约、先帝密旨为三证,踏丹墀而叩天听。

当王昌龄的"

黄沙百战"

化作殿角风铃,且看这十年夜访如何凝霜为刃,让北斗贪纹永刻罪碑,使匠人血泪终见天日。

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

永熙三年九月廿二,卯时初刻。

金銮殿的青铜龟鹤香炉吐着沉水香,谢渊的官靴踏过九级汉白玉阶,腰间寒梅玉佩与泰昌帝密旨的玉匣相碰,出清越的响声。

他抬头望向殿中,永熙帝的冕旒在晨光中流转,恰与殿外数千匠人手中的砖模反光遥相辉映。

"

启禀陛下,"

谢渊的声音沉稳如钟,在蟠龙柱间回荡,"

二十年萧氏官窑贪腐案,今已水落石出。

"

他展开丈二长卷,匠人骸骨拓片上的三百二十道刻痕先映入眼帘,"

这些掌心刻着砖模编号的白骨,正是元兴十七年海塘案的匠人遗骨。

"

殿中重臣皆倒吸冷气,泰昌帝的堂弟、刑部尚书萧睦之拍案而起:"

胡说!

海塘案记载匠人病故病故?"

谢渊冷笑,捧出《襄王密约》,封口的蟠龙印缺睛处对着阳光,"

此约记载,元兴十七年冬,襄王萧漓令太府寺右曹王崇年,以泰昌帝密语为幌,强征匠人三百二十名,砖模铸箭毕,尽封于丙巳位砖窑。

"

他指向约中朱批,"

李邦彦的分赃竹筹、王崇年的铸造账,尾数皆为七,正是每七石粮换一具弩机的铁证。

"

永熙帝的手指在龙案上骤然收紧,目光落在谢渊手中的青铜钥匙:"

这是泰昌帝预留的密匙,可启萧氏官窑兵器库。

"

谢渊将钥匙与泰昌帝密旨并置,寒梅纹与北斗阵在黄绢上自然重合,"

先帝早察萧氏官窑有异,故命匠人将证据化整为零,藏于砖模、粮票、密档。

今七模合璧,北斗阵显形——"

他展开舆图,萧氏官窑、越州港、襄王封地连成的北斗覆盖半壁吴土,"

十万支穿云弩藏于地道,弩箭编号即匠人白骨编号,箭头淬毒来自太府寺库房,转运密道刻在砖模暗纹。

"

殿外忽起山呼,数千匠人跪叩丹墀,手中砖模举过头顶,模底"

冤清正"

等字拼成巨大北斗阵,初升的太阳恰好落在阵眼处的"

谢"

字上。

老瓦作陈大柱膝行向前,呈上染血的砖刀:"

陛下,这把刀断了三任模匠的手指,却刻下了泰昌帝的密旨"

谢渊望着匠人手中的砖模,模底"

丙巳-零一"

的刻痕与他袖中弩箭完全一致:"

这些砖模曾是贪腐者的兵器,如今却是匠人清白的丰碑。

二十年来,他们被记为病故,被封入砖窑,被弩箭刻名——"

他的声音突然哽咽,"

可他们用骨血刻下的证据,用生命守护的密语,终于在今日,重见天日。

"

片尾

辰时初刻,永熙帝猛然起身,冕旒撞击玉磬出清响:"

玄夜卫听旨!

臣在!

"

指挥使抱拳,腰间银鱼牌的寒梅纹与匠人砖模遥相呼应。

"

着即查封萧氏官窑,缉拿襄王党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