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4章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(1 / 2)

卷语

《大吴会典?太府寺库藏》载:"

兵器账册,必书铸造年月、匠作姓名、转运密道,页脚以北斗纹为记,缺摇光星者,乃私军特供。

"

永熙三年秋,谢渊携骸骨拓片以叩太府,见铸造账尾数皆七,与分赃竹筹暗合;遇弩箭追袭于巷陌,尾端北斗纹与窑墙标记相同。

当烽火照见贪腐账册,且看这一封抵万金的匠人"

家书"

,如何在夜火中,将二十年的兵器铸造密档,化作斩向私军的烽火令。

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

永熙三年九月十六,申时初刻。

值房内的青铜镇纸压着骸骨砖窑的拓片,谢渊的指尖沿着砖模编号划至北斗纹缺口,忽然现缺口角度与太府寺右曹在舆图上的方位完全一致。

"

福生,取《太府寺官制考》。

"

他的声音混着窗外秋雨,惊飞案头栖着的寒鸦。

书童福生捧来靛青封面的典籍,扉页上的太府寺印鉴在暮色中泛着冷光:"

右曹掌兵器铸造,页脚必注丙巳暗码不是暗码,是匠人编号。

"

谢渊将残页密语与拓片重叠,砖模编号尾缀的"

七"

字突然显形——那是李邦彦分赃竹筹的标记,"

《兵器铸造账》的尾数为七,说明每七石粮换一具弩机,正好对应砖窑骸骨的数量。

"

案头烛火突然爆响,谢渊望着父亲残图上的北斗阵,阵眼处的太府寺标记被朱砂圈了三重。

他忽然想起周勉老臣的话:"

太府寺右曹的密档,页脚都有火漆印暗记。

"

遂取来玄夜卫密探的拓片,现每道北斗纹缺口,都指向丙巳位砖窑的骸骨墙。

戌初刻,太府寺库房的铜锁在谢渊的青铜钥匙下应声而开。

库内檀木柜的铜环上,"

右曹?元兴十七年"

的暗刻与残页火漆印严丝合缝,柜中《兵器铸造账》的黄绫封皮上,泰昌帝暗纹被人用墨涂改,却掩不住页脚的北斗残痕。

"

大人,第三柜最深处!

"

福生避开暗弩机关,用火折子照亮柜底。

谢渊抽出霉的账册,每页记录的末尾皆写着"

七"

字,墨迹透纸背处,隐约可见"

张三麻子林老板"

的分赃批注。

他忽然想起父亲血书中的"

七钱分赃例"

,指尖在"

丙巳位砖窑?弩箭三千具"

的记载上停顿——这数字,恰等于骸骨墙上的匠人编号总数。

账册里掉出半片竹简,边缘刻着泰昌帝暗纹:"

砖模铸箭,粮银充饷,襄王别苑收之。

"

谢渊的瞳孔骤缩,这与残页密语的漕运暗线完全吻合,而竹简背面的弩箭图示,正是城西砖窑焦尸手中的残片。

片尾

戌时初刻,谢渊刚踏出太府寺角门,三道幽蓝冷光破空而来。

他本能旋身,腰间玉佩擦着第一支弩箭飞过,尾端的北斗纹在月光下泛着毒光——正是残页密语中"

匠人骨血封窑"

的标记。

"

大人!

"

福生惊呼着扑来,谢渊借势滚入巷口阴影,第二支弩箭擦着他靴底钉入青石板,箭杆震颤声里,他看清了箭尾的编号:"

丙巳-19"

——与骸骨墙上那具戴寒梅银镯的骸骨编号一致。

更鼓从谯楼传来,谢渊贴着墙根疾走,袖中《兵器铸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