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章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(1 / 2)

卷语

《论语?季氏》云:"

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

"

当谢渊策论如惊雷破雾,震碎贪腐者的太平迷梦,太府寺内的权臣显贵便如触须被灼的巨蟒,于阴湿处吐信示威。

王尚书捏碎的不只是茶盏,更是二十年经营的贪腐网络;他部署的查抄令,亦非止于禁书,而是妄图绞杀天下人的悠悠之口。

且看青史之上,邪不压正,从来不是书生空想,而是无数如谢渊者以血墨相争的必然。

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

永熙二年九月初七,戌初刻。

太府寺后堂烛影摇红,青玉案上的狻猊香炉吐着龙涎香,却掩不住室内凝滞的杀机。

王崇年盯着案头《工部革新十策》抄本,指节碾过"

激变商民案实为构陷"

的朱批,忽听得"

咔嚓"

一声,羊脂玉茶盏在掌心碎成齑粉。

"

大人!

"

贴身幕僚陆明远慌忙扶住他颤抖的手腕,见血珠混着茶水渗进策论纸页,将"

太府寺右曹郎中王崇年主理"

的字句染得猩红。

王崇年却恍若未觉,目光落在抄本末章的"

贪腐连坐法"

上——那条款分明是对着他的项上人头而来。

他忽然开口,声音像生锈的门轴,"

萧烈殿下让我们在商民诉状里掺私盐案底,嫁祸谢承宗。

如今这小子竟从元兴十七年的海塘砖里翻出窑口印记"

他猛然抬头,眼中闪过狠厉,"

去告诉扬州砖窑的王九,把当年的窑籍全部烧毁,再派人盯着老石匠的家人——若敢多嘴,就送去越州当苦力。

"

陆明远刚要退下,王崇年又唤住他,从袖中掏出半幅黄绫:"

拿着这道空白圣旨,去五城兵马司。

凡是敢私藏策论的书肆,以‘通敌’论处。

尤其文墨轩,当年谢承宗的血书就是从那里流出"

他指尖划过黄绫上的蟠龙纹,"

记住,要让百姓知道,妄议朝政者,便是这个下场。

"

亥时三刻,太府寺西侧门。

二十名玄夜卫装束的汉子鱼贯而出,每人腰间悬着刻有太府寺暗纹的铜牌——那是王崇年豢养的私兵。

为者接过陆明远递来的策论抄本,在"

元兴帝北征折耗案"

处画了红圈:"

大人放心,卑职会在策论里夹带越州锦缎,坐实谢渊勾连外敌。

"

王崇年望着他们消失在夜色中,忽然想起二十年前的雪夜。

那时他还是太府寺员外郎,奉魏王萧烈之命,将伪造的商民诉状呈给元兴帝萧珏。

诉状里写着谢承宗"

苛待商民,致三百人围堵漕运衙门"

,却只字不提太府寺私扣三成漕粮的事实。

"

可惜啊,"

他对着烛火冷笑,"

谢承宗到死都不知道,他追查的私盐案,不过是我们转移军资的幌子。

"

子时初刻,密道开启。

襄王萧漓的特使从暗门进入,袖中露出半方刻着的玉印:"

尚书大人,殿下听闻谢渊提及海塘砖的‘萧’字印记,甚是关切。

当年元兴帝分封时,襄王封地的窑口标记"

"

休要多言!

"

王崇年打断他,将碎茶盏踢入炭盆,火星溅在"

萧"

字印记上,"

告诉殿下,老朽自会处理。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