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章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(2 / 2)

合时,谢渊回到厢房,案头不知何时多了封匿名信。

展开泛黄的宣纸,蝇头小楷写着:"

西华门地砖,采购价三百钱,实值五十钱,差价悉入太府寺右曹郎中腰包。

"

落款处画着半枝寒梅——正是父亲当年弹劾贪腐时惯用的暗号。

更鼓初响,谢渊借着月光研读《工部则例》,忽见"

工食银放必由郎中、主簿、监事三方会签"

的条文。

他翻开今日收到的当月工食簿,却现所有签押处只有主簿陈升的印记,监事一栏空白。

"

好个例得扣除!

"

他拍案而起,墨汁飞溅在竹简上,竟与账册里的涂改痕迹一般无二。

是夜,谢府书房,谢承宗对着儿子带回的工食簿闭目长叹:"

这陈升,正是当年陷害我的主吏。

"

他指着"

监事空白"

处,"

所谓监事,本应是户部差遣,可如今工部上下,早已被太府寺架空。

"

忽然,他从匣中取出半枚残缺的银鱼牌,"

这是为父当年从水匪手中缴获的,与今日太府寺皂隶所佩,纹式分毫不差。

"

谢渊接过银牌,现背面刻着极小的"

越"

字。

想起白天刘三说的"

米里掺沙子"

,与父亲旧案中"

私盐混官粮"

的记载如出一辙。

他忽然明白,工部的贪腐从来不是单一弊案,而是吴越两国暗战的棋子——越商借工食克扣囤积粮食,太府寺官员则用物料折耗掩盖走私,最终化作越国粮仓里的兵粮。

"

父亲,孩儿在《物料则例》里查到"

谢渊话未说完,窗外传来梆子声,夹杂着隐约的争吵。

陈升的尖嗓门格外刺耳:"

新官上任三把火?我看是不知天高地厚!

"

紧接着是瓷器碎裂声,显然是有人打翻了茶盏。

更深露重,谢渊独坐在案前,磨墨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清晰。

墨锭在砚台里旋转,渐渐溶成深潭,倒映着他紧蹙的眉头。

忽然,他提起笔,在《工食簿》空白处写下:"

凡克扣工食者,依《吴律》卷十二,杖一百,追还所扣,充作河工医药钱。

"

笔尖落下时,窗外飘来细雨,打在青瓦上沙沙作响,却掩不住远处太府寺方向传来的马蹄声——那是连夜递送密报的信使。

片尾

初入泥沼的谢渊,在陈疴累累的工部衙署中,已摸到了贪腐网络的边缘。

匿名信的寒梅暗号、银鱼牌的越国印记、工食簿的三方签押漏洞,种种线索如同蛛网,将太府寺、越商、工部吏员紧紧捆缚。

他不知道,自己白天在后巷与刘三的对话,已被太府寺细作全程监视;深夜写下的律条批注,正被陈升连夜送往王崇年案头。

当黎明的第一缕阳光照进西厢房,等待他的,将是更明目张胆的排挤、更阴险的试探,以及藏在漕船底舱的致命陷阱。

那些在账册里沉睡多年的罪证,即将在这个少年清吏的追查下,掀起一场颠覆吴越商界的狂澜。

(本集完)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