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 139星种破土时(1 / 9)

    “玄冥二号”的反冲引擎在晨雾中发出低鸣,起落架接触停机坪的震动顺着金属廊道传来时,王玲正站在指挥中心的观景窗前擦拭祖父的青铜犁模型。犁尖的锈迹早已被精心清理,露出底下细密的星纹——那是当年祖父偶然发现的纹路,如今看来,竟是三星堆枢纽能量流的微缩投影。

    “王姐,样本舱已对接!”林晓雨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,带着旅途的疲惫却难掩兴奋,“‘星墨麦’幼苗状态极佳,影族还附赠了他们的土壤微生物样本,说是能加速良渚菌剂的适配性!”

    王玲转身时,掌心的枢纽密钥微微发热。这枚菱形晶体融入掌心已有半月,每次调动三星堆枢纽能量后,指尖总会泛起淡淡的银纹,像是星辰在皮肤下流转。黑龙曾忧心忡忡地监测她的生命体征,却发现密钥带来的能量流转竟与她体内的生物场形成了奇妙共振,“就像三星堆神树与地脉的连接,你和枢纽正在形成共生。”

    临时实验室里,透明培育舱整齐排列。“星墨麦”的幼苗带着奇特的金属光泽,黑色叶片在模拟星光的照射下微微舒展,根部缠绕着细密的白色菌丝——那是良渚菌剂与影族微生物融合后的新形态。周明正用探针检测菌丝的活性,屏幕上的数值不断跳动:“融合菌剂的固氮效率提升了30%,而且能在零下五十度的低温环境存活!这对救助‘冰封星带’的文明太关键了。”

    张启明抱着一台便携式光谱分析仪走进来,仪器屏幕上显示着三星堆祭祀坑的最新扫描数据:“‘太白’天文台监测到,枢纽激活后,祭祀坑群下方出现了能量管网的虚影,和‘银心锚点’的结构完全匹配。更奇怪的是,之前未清理的13号坑,昨天夜里自动浮现出玉琮阵列,每个玉琮的孔径都对准了一颗亮星。”

    王玲戴上放大镜,俯身观察刚送来的玉琮拓片。玉琮表面的兽面纹间,隐藏着极细的刻度,换算成星图坐标后,恰好指向“银河农耕互助联盟”新加入的三个文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