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船在地球同步轨道平稳对接时,王玲的终端正循环播放着三星堆遗址的最新探测影像。屏幕里,考古人员用软毛刷清理着一块青铜碎片,碎片表面的螺旋纹饰在灯光下流转,与“盐碱星”遗址的编码、“玄冥号”的核心序列形成奇妙的共振。林晓雨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,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:“王姐,碳十四检测确认了,这碎片距今3200年,上面的编码能直接接入‘星际智慧图谱’!”
刚走出飞船舱门,潮湿的海风便扑面而来——基地建在东南沿海的半岛上,远处的“太白”天文台在晨雾中若隐若现。张启明早已等候在停机坪,手里捧着一个密封的水晶容器:“这是青铜碎片的拓本和样本,我们尝试解码时,图谱自动生成了‘星盟文明溯源’的任务模块,指向三星堆的‘祭祀坑群’。”
王玲接过容器,指尖抚过冰凉的水晶壁。碎片拓本上的纹饰细密如织,转角处的星点标记与祖父铜片上的星图完全吻合,风澈刻的小铜片在口袋里微微发烫,仿佛在呼应这跨越三千年的文明密码。“看来三星堆不是孤立的古文明遗址,是星盟锚点的‘能量枢纽’。”她转身看向黑龙,“立刻准备设备,我们明天就去三星堆。”
当晚,实验室的全息屏幕上布满了数据图谱。黑龙将青铜碎片的编码与“银心锚点”的原始数据比对,两条红色曲线在屏幕中央交汇:“这是‘文明火种’的激活序列!星盟在银河系布设的锚点,都需要通过三星堆枢纽进行能量校准。之前在良渚、河姆渡发现的编码,只是枢纽辐射出的‘分支信号’。”
周明抱着一摞古籍复印件走进来,《山海经》的“大荒西经”篇被折了角:“书中记载‘有蜀西国,有神人面鸟身,珥两黄蛇,践两黄蛇’,这描述和三星堆的青铜神树、纵目面具完全对应!说不定古人早就见过星盟观察员,把他们的形象刻在了青铜器上。”
王玲翻看着古籍,突然注意到一段注脚:“‘有神树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