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船在“盐碱星”的轨道上稳定停泊时,王玲正对着终端反复调试菌剂配方。屏幕上,《天工开物》“淋盐法”的古籍插图与现代反渗透技术参数层层叠加,风澈刻的铜片被她贴在终端背面,冰凉的金属触感透过指尖传来,让她想起梦境中儿子递来稻穗时的温热。
“还有半小时抵达地面基地。”黑龙的声音从驾驶舱传来,金属指尖划过控制台,调出“盐碱星”的实时环境数据,“地表平均温度42℃,土壤含盐量高达38‰,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,比预期的更恶劣。”
王玲收起终端,走到舷窗前。下方的星球呈现出单调的灰白色,连绵的盐碱地在阳光下泛着刺目的光,只有零星的赭红色耐旱植物点缀其间,像极了地外母星改造前的沙漠景象。“难怪他们试了十几种方案都失败了。”她轻声呢喃,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铜片,“这种环境,比火星的红壤难啃多了。”
“但这里的地下水资源很丰富,只是含盐量过高。”黑龙调出地质扫描图,“如果能解决土壤脱盐和水源净化的联动问题,就能复制‘嘉禾星’的成功。”他顿了顿,看向王玲终端后的铜片,“慕容船长当年在‘玄冥号’上,就研究过极端环境下的资源循环技术,或许能给我们启发。”
提到慕容冷越,王玲的眼神柔和了几分。她点开加密文件夹,里面存着丈夫生前未完成的研究手稿,泛黄的纸页上,他娟秀的字迹记录着对“星际资源闭环”的构想,其中关于“盐水资源梯次利用”的思路,与《农政全书》中“水利调盐”的记载竟不谋而合。“他总说,古人的智慧藏着解决未来问题的钥匙。”王玲轻声道,“现在看来,确实如此。”
飞船降落在“盐碱星”的地面基地时,接待他们的是当地农业官“白盐”。这位通体泛着瓷白色光泽的地外智慧,体表覆盖着能抵御高盐环境的角质层,看到王玲手中的终端,立刻通过思维转换器传递信号:“我们已经按照你们的要求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