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验室的应急灯刚熄灭,主电源尚未完全恢复,“星际智慧图谱”的优先级告警已如惊雷般炸响。联合国深空探测中心的加密画面撕裂黑暗,“冥王号”探测飞船的主控屏彻底黑屏,只有备用信号器传回断续的脉冲:“遭遇未知宇宙尘埃云,船体结构受损70%,搭载的‘冥府生态舱’濒临失效,3名载荷专家失联,剩余维生系统续航:72小时。”
王玲一把抓过桌上的应急手电,光束刺破昏暗,照在骤然亮起的全息星图上。冥王星的冰蓝色球体悬浮在中央,周围是布满碎石与冰晶的柯伊伯带,“冥王号”的失联点正处在尘埃云最密集的区域。“这是人类首次抵达冥王星轨道的长期探测任务,‘冥府生态舱’是基于《天工开物》‘生态闭环’理念与北欧维京人的‘冰窖储粮’智慧打造的,本应抵御极端低温与辐射。”她的声音在寂静的实验室里格外清晰,“现在看来,未知尘埃云的颗粒穿透力远超预判。”
林薇正用备用终端调取飞船设计蓝图,指尖因用力而泛白:“冥王星表面温度-229℃,是太阳系最寒冷的天体,尘埃云中的硅酸盐颗粒带有强静电,会吸附在船体表面形成导电层,随时可能引发短路。更致命的是,‘冥府生态舱’的核心——低温微生物培养罐,一旦破裂,舱内所有生命都会在10分钟内冻结。”
陈凯的团队已将“星际智慧图谱”切换至“极端深空模式”,古籍扫描件与现代数据在屏幕上交替闪现。“看维京人的‘长船抗冰技术’,”他突然指向一份中世纪手稿,“他们用鲸鱼油涂抹船身,既防冰冻又能减少海水阻力,这种‘隔离润滑’原理或许能应对静电尘埃。我们可以用飞船上的备用超导润滑油,混合石墨烯粉末制成‘抗静电涂层’,同时借鉴古中国‘漆器髹饰’的多层涂刷法,增强防护效果。”
赵阳盯着冥王星的重力数据推演,眉头拧成结:“冥王星重力仅为地球的6.3%,接近绝对失重,且尘埃云会严重干扰导航信号。救援飞船的对接精度必须控制在厘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