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信号中还附带了一张星图,标注着一颗类地行星的详细参数:有大气层,有液态水,土壤中含有种植农作物必需的氮、磷、钾元素。“这像是一份邀请函,”陆凯激动地说,“邀请我们去新的家园。”
消息传到火星,周明和艾拉正在播种新一批改良后的种子。他们用《齐民要术》的轮作原理搭配新发现的彗星有机分子肥料,预计产量还能再提升10%。“你看,”周明指着屏幕上的类地行星参数,“那里的气候条件和地球的黄河流域很像,我们的古法种植技术,到了那里也能用上。”艾拉摘下沾着粉尘的手套,笑着回应:“说不定古人早就知道有这样的星球,只是把它写进了《山海经》里。”
冥王星上,“玄冥号”的镜头捕捉到了“银河一号”发来的遥测信号。探测器的处理器自动将信号与星图比对,确认飞船正朝着那颗类地行星稳步前进。它的机械臂再次叩击冰壳,摩尔斯电码在寂静的柯伊伯带中传播:“新家园在呼唤,我会守好归途。”存储单元里,林岚女儿的画与那些语音留言一起,被标记为“核心守护数据”,将在零下238摄氏度的严寒中,等待重逢的那一天。
地球的实验室里,林晓雨将“太白”解码的星图与敦煌壁画中的“西方净土变”进行比对,发现画中描绘的“七宝池”“八功德水”,竟与类地行星的水文分布有着惊人的相似。她在“星际智慧图谱”中添加了新的备注:“人类对理想家园的想象,或许早被宇宙写进了我们的基因。”张启明走过来,指着屏幕上不断扩展的光网:“你看这条星河,从古人的肉眼观测到今天的星际航行,从来没有断过流。”
此时,“银河一号”的船员们正在举办一场特殊的“地球日”活动。他们用飞船上的3D打印机复刻了河姆渡的稻谷模型,展示了火星农业舱的水稻照片,还播放了“玄冥号”传来的语音留言。林岚站在人群中,看着屏幕上流转的“星际智慧图谱”模型,突然开口:“古人说‘天涯若比邻’,现在我们知道,宇宙也是‘比邻’。只要智慧在传承,文明就永远不会孤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