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两千七百零九章 京都外围,堺港之战(5 / 6)

任职,但他选择了最艰苦的岗位??赴云南任巡检司副使,协助推行“边疆赋税改革试点”。临行前,林修远赠他一方砚台,背面刻着四个字:“执灯前行”。

    云南瘴疠之地,民族混居,官吏腐败成风。前任巡检使竟以“剿匪”为名,强征苗民劳役修建私宅,激起民变。陈砚到任第一天,便召集各寨头人开会,开门见山道:“我不是来征税的,我是来听你们说话的。”

    他带头拆毁了衙门前象征威权的照壁,改为“民意墙”,允许百姓张贴诉求;又引入“轮值评议制”,每月由不同村寨推举代表参与税收审议。最难的是说服土司接受统一丈量土地,他连续二十日深入深山,与苗巫对坐饮血酒盟誓,最终达成协议。

    一年后,当地税负下降四成,粮食产量反增两成。消息传回京城,朱允?亲笔批阅奏章:“陈砚此举,深得顾卿遗风。授正六品衔,赐‘为民执言’金匾一面。”

    然而,阻力也随之而来。有御史弹劾他“媚夷乱制”,更有朝中权贵暗中指使商人囤积盐米,企图制造民乱嫁祸于他。最危险的一夜,刺客潜入驿站欲行刺,幸得一名苗族少女提前通风报信??她是陈砚资助的第一个女学生,如今已是村中记账员。

    他并未追究幕后主使,而是将全部证据整理成《西南边政十弊疏》,直接递交“清浊司”,并附言:“若因此获罪,望将此疏刊印万份,发往全国书院。”

    清浊司雷霆出击,一举牵出三省贪官网络,震动朝野。朱允?读后潸然泪下,召集群臣宣读全文,厉声道:“这就是你们口中的‘不成体统’?这就是你们说的‘泥腿子妄议朝政’?朕告诉你们,这才是真正的社稷之基!”

    自此,陈砚之名传遍天下。十年间,他历任贵州布政使、四川按察使,始终坚守一线,推动教育普及与司法公正。五十岁那年,他回到杭州寒门书院任教,学生们称他“活顾相”。

   &