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两千七百零五章 镇国公,你给我出来(4 / 8)

sp; 他抬头看向朱文圭:“陛下,您可敢承此诏?”

    朱文圭盯着那纸良久,忽然笑了:“朕既已是‘伪帝’出身,何必在乎再多一道‘逆旨’?传旨内阁:自明年始,试行‘庶议院’制度,每省推选两名非宗室、非勋贵出身之贤才入京议事,参与财政、律法修订。十年之内,若成效显著,便正式废除‘唯亲任官’之例。”

    朝野震动,尤以宗室最为愤慨。周王、代王联名上书,斥其“悖逆祖训,动摇国本”。更有激进者私通蒙古,欲引外兵入关。顾正臣毫不迟疑,下令昭信司彻查,凡涉谋逆者,一律削爵圈禁。同时派遣“薪火营”弟子入驻各王府,名为“讲学”,实为监察。

    风波未平,西北再起烽烟。

    陆炳自敦煌传回一幅壁画摹本:画面中央莲台升起,金光照耀,一童子赤足踏火而行,身后十二黑袍人俯首追随。下方题记四句:

    >“莲开八叶,火熄重生;

    >影炉不灭,薪传无穷。”

    显然,“烬盟”并未终结,反而进入新的阶段??他们不再执着于拥立某个具体人物,而是试图将“信仰体系”本身制度化。只要民间仍存苦难,就会有人相信“金莲降世”的神话,就会有新的“容器”被制造出来。

    更要命的是,壁画角落绘有一座山形轮廓,酷似徽州南麓。而就在数日前,当地村民上报:书院废墟附近夜半常闻钟鸣,却不见人影。

    顾正臣当即决定亲赴徽州。

    临行前夜,他独自登上钟山,来到苏挽云坟前。三朵山茶花早已凋零,唯余枯枝斜插土中。他放下一盏新河灯,点燃烛芯,轻声道:“你说过,最怕黑暗。可如今我才发现,真正可怕的,是从不相信光明的人。”